[实用新型]一种电烤箱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37006.0 | 申请日: | 201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1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蔡位明;吴远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 代理人: | 梁红缨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烤箱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烤箱门组件,属于电烤箱门组件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电烤箱是以电热棒辐射加热烹饪食物的器具,加热腔体内的温度达到200℃以上,常规的电烤箱的箱门上固定有拉手,底部或一侧与箱体门框交接,箱门板由玻璃板构成,这种常规的电烤箱,由于热传导作用,箱门的外表面温度都比较高,使用者稍不留意就容易触碰到箱门体部而被烫伤。为了防止这种事故的发生,降低箱门部的温度就显得尤为必要,中国专利公开号CN1628584A公开了一种带有门冷却结构的电烤箱,它采用冷却风强制对流的办法,将空气从外层玻璃与中层玻璃之间的间隙底部自下而上引入,而后再通过顶部从中层玻璃与内层玻璃之间的间隙自上而下,然后经高温保温层的底部、背部和顶部,最后从门的上部排出,这样,虽然烤箱外层温度降低了,但自然空气绕烤箱一圈,与箱体高温区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导致烤箱热量大量流失,使烤箱的能耗等级大大降低,同时需要风扇来实现气流强制流动,增加了成本,也增大了烤箱的体积,需要占用更多的放置空间,不利于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不仅能降低烤箱门表面温度,而且使烤箱的加热腔体保温效果好,加热效率高,能有效提高烤箱的能耗等级,安全可靠的电烤箱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烤箱门组件,包括门框,内隔热玻璃、外隔热玻璃和门拉手,其中门拉手固定在门框上,内隔热玻璃固定在门框的内部凹口处,外隔热玻璃固定在门框的外部凹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热玻璃和外隔热玻璃之间设有气流通道,门框的底部设置有与气流通道对应的进气口,外隔热玻璃上方的门框体上开设有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气流通道及外部空气连通。
上述内隔热玻璃和外隔热玻璃之间粘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耐热橡胶垫。
上述门框与内隔热玻璃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上述门拉手包括把手、隔热防护部、连接把手及隔热防护部的连接部,隔热防护部与外隔热玻璃的间隙构成气流通道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安装在门框内的内外隔热玻璃之间设有气流通道,门框的底部与气流通道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气口,外隔热玻璃上方的门框体上开设有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气流通道及外部空气连通的结构,电烤箱加热时,气流通道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向上移动并从出气口排到空气中,外部的冷空气则从下部的进气口不断的补充到气流通道中,从而形成空气的循环流动,因此,气流通道中的热量不断被带走,避免外隔热玻璃温度快速升高,并使之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从而避免了操作者不小心碰到门面而被烫伤的危险,同时由于气流通道中的气流是非强制性的,流动速度相对较慢,因而使电烤箱加热腔体保温效果好,加热效率高,从而提高了烤箱的能耗等级;另外,由于门拉手隔热防护部的存在,也可以避免人手触及从排气口直接排出的热气流而被烫伤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烤箱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烤箱门组件,包括门框1,内隔热玻璃2、外隔热玻璃3和门拉手4,其中门拉手4固定在门框1上,内隔热玻璃2固定在门框1的内部凹口13处,外隔热玻璃3固定在门框1的外部凹口14处,内隔热玻璃2和外隔热玻璃3之间设有气流通道5,门框1的底部设置有与气流通道5对应的进气口11,外隔热玻璃3上方的门框体上开设有出气口12,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分别与气流通道5及外部空气连通。
本实施例中,为使内隔热玻璃和外隔热玻璃之间保证一定间隙,上述内隔热玻璃2和外隔热玻璃3之间粘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耐热橡胶垫6。
为避免加热腔体的热量进入气流通道内,使烤箱的加热腔体保温效果好,加热效率高,能有效提高烤箱的能耗等级,上述门框1与内隔热玻璃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
上述门拉手4包括把手41、隔热防护部43、连接把手41及隔热防护部43的连接部42,隔热防护部43与外隔热玻璃3的间隙构成气流通道5的一部分51,由于门拉手隔热防护部的存在,也可以避免人手触及从排气口直接排出的热气流而被烫伤的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70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胸、背靠两用座椅
- 下一篇:扁形炒茶机炒制工作间隙的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