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三轮摩托车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33612.5 | 申请日: | 201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6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锐科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1332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轮 摩托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特别是一种正三轮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正三轮摩托车车架通常分为外置式钢板弹簧车架和内置式钢板弹簧车架,其中,外置式钢板弹簧车架是用钢管从钻有通孔的纵边梁1中穿过,并伸出在纵边梁1的外侧,再将前吊耳13和后吊耳14分别焊接在外伸的钢管上,组成后悬架(如图1和2)。前吊耳13与卷耳钢板弹簧的前端连接形成固定式铰链支点,后吊耳14与卷耳钢板弹簧的后端连接形成摆动式铰链支点,这样的结构使得车架的横向宽度尺寸较窄,严重影响了车厢底板横梁的载重性能和对后桥的载重要求,同时,正三轮摩托车在重载行驶过程中,后桥鼓式车轮凸轮张开器会产生自动张开的现象,造成正三轮摩托车出现自刹的结果,进而消耗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无功消耗大,对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内置式钢板弹簧车架(如图3和4)是将前、后支架钢板套均焊接在纵边梁1的下端面,用六角螺栓、橡胶套将卷耳钢板弹簧、吊耳6相连接,组合成摆动式的铰接支点,为了防止后桥位置移动,就必须增加可调式支撑杆部件,用来保持后桥的相对位置,控制调节后桥与前轮的轴矩要求,这样做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止自刹的正三轮摩托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正三轮摩托车车架,包括纵边梁、连接架和设置在纵边梁下方的卷耳钢板弹簧,在纵边梁的前部侧面和后部的下端面分别设置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卷耳钢板弹簧的一端与前支架连接,另一端通过活动设置在后支架上的吊耳与后支架连接。所述前支架包括一端分别焊接在纵边梁内、外两侧的两个前支架板,在两个前支架板下部内侧焊接有连接两个前支架板的前支架加强板,在两个前支架板下部分别设置有前支架板轴套,所述前支架板呈阶梯状,在前支架板上设置有与前支架板呈一体的凸台。这样做使得前支架起到了传力和导向的作用,并具有加强筋的功能特性,后支架和吊耳的设置使得它能在钢板弹簧变形时,使后桥卷耳钢板弹簧的两端中心线间的距离作相应改变。
为了限制后桥卷耳钢板弹簧的最大变形,并防止后桥卷耳钢板弹簧直接碰撞车架的纵边梁,在卷耳钢板弹簧中部的上端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块,在橡胶缓冲块所对应的纵边梁下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块。
所述纵边梁可以是这样设置的:纵边梁的前部呈S型,所述呈S型的一端与连接架下部连接,所述前支架倾斜设置在纵边梁的S型上转弯处。
当然,也可以是这样设置的:所述纵边梁包括纵边梁本体,所述纵边梁本体为一直矩形管,其一端与连接架上部连接;所述纵边梁还包括L形支撑件,所述L形支撑件的一端与连接架下部连接,另一端与纵边梁的前部连接形成S型,所述前支架垂直设置在L型支撑件与纵边梁连接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的优点,而且还具有如下的优点:
1.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设置在前部侧面和后部的下端面,有效的增加了车架横向宽度,减轻了对后桥的载重要求,使得车辆在重载情况下,后桥鼓式车轮凸轮张开器不会产生张开的现象,避免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正三轮摩托车自动刹车缺陷的发生。
2.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设置在前部侧面和后部的下端面,减少了对纵边梁钻孔的加工工序,节省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橡胶缓冲块和限位块的设置,限制了后桥卷耳钢板弹簧的最大变形,并防止了后桥卷耳钢板弹簧直接碰撞车架的纵边梁。
4.纵边梁呈S型,增加了车架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原有内置式钢板弹簧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原有外置式钢板弹簧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机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锐科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锐科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3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痰消咳片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多维弯矩加载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