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前叉的碳纤竖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29330.8 | 申请日: | 2010-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5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育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捷复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21/18 | 分类号: | B62K21/1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前叉 碳纤竖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的车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制作而适用于前叉的竖管。
背景技术
目前的自行车设计,为了提升车架的刚性并减轻重量比,乃着重于质量轻且结构强度佳的复合材料,例如:碳纤维、克维拉纤维(Kevlar Fiber)、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玻璃纤维等。
以复合材料制成的车架多为空心管体,而且,管体连接处所承受的应力相当高,于是,业者会在适当部位设置肋部,作为结构强度的补强,譬如:已公开的中国台湾第I317713号、第M303166号、第M317983号、第M333373号及第M335455号等专利案,均揭露有类似的结构。
但是,因为安装的考虑,车架的某些空心管体却无法设置肋部。比如,图1所示的车架10的车头管11,为了套在前叉12的竖管13外围,故须维持着空心的状态。
该前叉12的竖管13开口被上盖20封闭,并以把手联结件14的束紧部15,迫紧定位在竖管13顶端的外部。如图2及图3所示,遭束紧部15挟持的竖管13仍为空心管体。其维持空心的原因在于:竖管13里面必须塞入迫紧件21,才能在锁固螺接件22的同时,迫使上盖20封住竖管13开口。如此一来,竖管13受到束紧部15与迫紧件21的内外夹击,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而损害结构强度,确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碳纤竖管的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前叉的碳纤竖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必须填塞迫紧件而造成结构强度低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前叉的碳纤竖管,其中,其为由碳纤材质制成的管状体,并供与前叉相连;该碳纤竖管包括一位于竖管内的联结部,该联结部具有一可锁入螺接件的螺孔和至少一将竖管与联结部连成一体的肋部。
进一步,所述螺孔沿竖管长度方向形成在联结部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该肋部沿竖管长度方向延伸在联结部的外围。
进一步,该联结部是一包覆在碳纤材质里面而露出螺孔的螺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竖管采用直接在前叉竖管设计螺孔的手段,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必须填塞迫紧件的困扰,同时其在竖管内部成形肋部,从而达到强化车体刚性及结构强度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竖管,仍旧以螺接件迫使上盖封住竖管开口,降低液体或污物入侵管内的机率,同时还减少迫紧件塞入竖管的步骤,在缩短流程的同时,相对加快组装的速率。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在竖管内的肋部,还能弥补先前技术无法强化管体结构强度的遗憾,对竖管刚性与结构性作进一步的补强。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图,表现现有自行车架与前叉空心竖管之间的关系;
图2是剖视图,表现现有空心竖管外部被把手联结件挟持的实施状态;
图3是立体图,表现现有空心竖管与迫紧件、螺接件及上盖的对应关系;
图4是立体图,表现本实用新型竖管第一较佳实施例与螺接件及上盖的对应关系;
图5是剖视图,表现图4中竖管外部被把手联结件挟持的实施状态;
图6是剖视图,表现本实用新型竖管第二较佳实施例被把手联结件挟持的实施状态;
图7是剖视图,表现本实用新型竖管第三较佳实施例被把手联结件挟持的实施状态。
图中:
车架 10 车头管 11
前叉 12 竖管 13
把手联结件 14 束紧部 15
螺栓 16 上盖 20
迫紧件 21 螺接件 22
竖管 30 肋部 31
联结部 32 螺孔 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竖管30为由碳纤材质制成的中空的圆形管体,其形成有一字状的肋部31。该肋部31沿着竖管30长度方向延伸在内管壁上,并在相当于竖管30轴心的位置上形成有联结部32。该联结部32中央沿竖管30长度方向形成螺孔33,该螺孔33供一穿过上盖20的螺接件22锁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捷复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捷复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93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