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薄带连铸界面热流或换热系数测量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9184.9 | 申请日: | 201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0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全;于艳;方园;叶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N2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薄带连铸 界面 热流 系数 测量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凝固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薄带连铸界面热流/换热系数测量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近终型连铸技术迅速发展,尤其以双辊薄带连铸工艺为代表。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有两个结晶辊和侧封板构成的熔池内钢水与结晶辊接触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凝固形成凝固壳,经过双辊的铸轧作用后形成铸带。在这个过程中,金属液与结晶辊的瞬时换热情况直接影响到薄带连铸工艺参数制定和材料的表面质量控制以及最终的产品组织性能。因此,对金属液与基体的换热情况成为国内外薄带连铸工艺基础研究的核心,对界面换热的瞬态传热(比如1秒以内)的研究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快速凝固过程中要求实验装置和测量系统有极快的响应速度和实验参数稳定可控,对于热流和热交换系数的精确测量一直是难点。
由于该参数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很多学者采用数值模拟迭代和实验测量在实现界面热流、换热系数测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日本专利JP08132506A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与实验互相验证的方法来确定换热系数,先在计算模型中给定一个换热系数值,通过数值计算铸模温度分布,并与实验测量结果互相验证,使两者差值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日本专利JP6074837A公布了一种可以测量金属模铸造过程中模具中热流密度的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有别于模具金属的金属棒通过钻孔安装和模具一起组成一个热电偶,用来测量模具避内部的温度,通过测量不同点的温度就可以计算出模具壁内的热流密度。但由于设计的侧重点不同,该方法的测温区域离凝固界面比较远,只能用来测量凝固到达稳态过程时的热流,而不能用于测量金属液和模具刚开始接触瞬间的热流。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在文献《Interaction between Iron Droplets and H2S during Solidification:Effects on Heat Transfer,Surface Tension and Composition》(ISIJ International,Vol.47(2007),No.9,pp.1284-1293)中公布了一套瞬态热流的研究装置该方法优点是能够快速测定瞬间界面换热系数,缺点是设备结构复杂,而且要求液滴中心点正好落在热电偶测试点,因此对测试精度要求高,成功率相对较低。
澳大利亚BHP公司在文献《Experimental Studies of Interfacial Heat Transfer and Initial Solidification Pertinent to Strip Casting》(ISIJ International,Vol.38(1998),No.9,pp.959-966)中公布了一种可以用来研究瞬态界面热流的装置,主要过程为将冷却基体如铜试样(模拟结晶器或结晶辊)浸入到金属熔体中,测量金属熔体和基体间的界面换热系数。该装置比较简便,实用,可以研究在不同工艺条件对界面热流的影响,但对探头气氛控制等实验参数可控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实现薄带连铸界面热流/换热系数测量的实验装置,能够在实验室中,对各种实验参数进行精确控制,实现真实模拟薄带连铸工艺下金属液与基体的界面换热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现薄带连铸界面热流或换热系数测量的实验装置,其包括,真空感应炉,其包括炉体和上炉盖;炉体内设置坩埚及相应的加热机构;对应坩埚的上方的上炉盖上开有一观测孔;一窥视镜,设置于上炉盖观测孔的上方;一个可打开或封闭观测孔的隔离挡板,设置于真空感应炉上炉盖的观测孔下,通过可旋转螺杆与上炉盖活动连接;环型气帘,设置于隔离挡板上,对应上炉盖的观测孔;环型气帘为一环形管,环形管内侧壁开有若干个可喷出保护性气体以隔离炉内保护气氛与外部空气接触的气孔;环形管与外接保护性气体气源连接;探头快速传动装置,设置于真空感应炉的上炉盖,包括,驱动机构、连接杆;连接杆对应上炉盖的观测孔;测量探头,安装于连接杆下端;高速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通过数据线与测量探头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坩埚的加热机构为感应线圈、或加热电阻。
又,所述的环形管内侧壁的气孔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成一角度。
所述驱动机构为直线电机、或高速气缸、或齿轮齿条。
实验时,通过探头快速传动装置将测量探头以设定的速度快速插入到钢水中,通过探头与钢水的瞬时接触以模拟薄带连铸在高速铸造过程中结晶辊与钢水瞬时接触的传热规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91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