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链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1844.0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1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惠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鑫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30 | 分类号: | F16H55/3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020 浙江省宁波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链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具体地说是汽车发动机链轮。
背景技术
实用新型专利名称:发动机输出链轮,专利号:200620111996.4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输出链轮,包括链轮本体,所述链轮本体的一个端面向外侧延伸有凸台,该凸台的中心开有花键孔,在花键孔的外面分布有安装孔。
现有的发动机输出链轮存在结构不合理,使用寿命低,主要依靠进口或传统铸造工艺,制造成本高,无法大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适合于粉末冶金工艺生产的汽车发动机链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输出链轮结构不合理、无法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汽车发动机链轮,包括轴套,轴套的两端制有开口,轴套一端开口的外周制有轮齿,在轴套的内壁有轴向的键槽。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轮齿个数为10至24个,轮齿之间制有弧形的齿槽。
上述轮齿之间的齿槽具有能与圆相切的凹槽面。
上述的轮齿和齿槽的表面分别制有高频淬火硬化层。
上述制有轮齿的轴套一端内沿制有倒角。
上述轮齿与轴套的外壁相接处制有圆角。
为便于轮齿的精确加工,上述轴套一端的端面制有标识孔。
上述轴套远离轮齿一端的端面制有一圈凹槽,凹槽的截面呈120°的钝角三角形,凹槽的开口宽为2mm。
上述轴套的内径为25至26mm。
上述的轮齿的齿根厚3.9至4.3mm,轮齿的顶部厚3至3.2mm,顶部与齿根之间制有圆弧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链轮结构新颖、体积小、适用于将发动机缸体内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动能传动至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机构,可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大规模低成本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轮齿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轴套1、轮齿1a、齿根11a、顶部12a、圆弧表面13a、键槽1b、高频淬火硬化层1c、倒角1d、圆角1e、标识孔1f、凹槽1g、开口1h、开口1j、齿槽2、凹槽面2a。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链轮主要用于将发动机缸体内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动能传动至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链轮,包括轴套1,在轴套1的两端分别制有开口1h和开口1j。
在轴套1一端开口1h的外周制有10至24个轮齿1a,轮齿1a之间制有弧形的齿槽2。轮齿1a之间的齿槽2具有能与圆相切的凹槽面2a。
在轴套1的内壁有轴向的键槽1b,键槽1b优选为矩形槽。
在轮齿1a和齿槽2的表面分别制有高频淬火硬化层1c。
制有轮齿1a的轴套1一端内沿制有倒角1d。
轮齿1a与轴套1的外壁相接处制有圆角1e。
为便于加工,轴套1一端的端面制有标识孔1f。
轴套1远离轮齿1a一端的端面制有一圈凹槽1g,凹槽1g的截面呈120°的钝角三角形,凹槽1g的开口宽为2mm。
轴套1的内径为25至26mm,优选为25.5mm。
所述的轮齿1a的齿根11a厚3.9至4.3mm。轮齿1a的顶部12a厚3至3.2mm。顶部12a与齿根11a之间制有圆弧表面13a。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汽车发动机链轮,在轴套1一端开口1h的外周制有18个轮齿1a,轮齿1a的齿根11a厚4.1mm,轮齿1a的顶部12a厚为3.1mm,顶部12a与齿根11a之间制有圆弧表面13a。
本实施例的汽车发动机链轮的具体技术参数如下所示:
1.化学成分:C化合0.4-0.8%、Cu0-1.5%、Mo0.5-1.0%、Ni2-4%。
2.整体密度≥6.8g/cm3,轮齿1a密度≥6.9g/cm3。
3.经高频淬火后,高频淬火硬化层1c硬度≥HRA60,深>0.6mm,抗拉强度≥950MPa,冲击韧性≥15-18J/cm2。
4.汽车发动机链轮边缘光洁、无尖角和毛刺。
5.汽车发动机链轮所有部位涂防锈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鑫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鑫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18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