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纺纱机集体落纱的筒管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0793.1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7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朱鹏;王平;严红霞;汤夕山;陈祥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佐里(东台)纺机有限公司;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9/18 | 分类号: | D01H9/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王锡伍 |
地址: | 2242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纺纱机 集体 筒管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纱机的集体落纱系统,尤其是涉及自动集体落纱装置中筒管输送结构的改进,特别适用于细络联的环锭细纱机以及长型或超长型环锭细纱机。
背景技术
在细络联系统中或者长型环锭细纱机及超长型环锭细纱机上大多配备自动集体落纱装置,它能一次性同时完成整台纺纱机的落纱操作,并通过筒管输送系统将管纱输送到络筒机或管纱箱中,从而实现管纱集体落纱和输送的全程自动化。因此,集体落纱装置不仅实现了细纱机管纱到络筒机筒纱生产过程的有效连接和自动化,而且大大提高了纺纱过程的劳动生产率和成品纱的品质及质量。
在集体落纱系统中,筒管输送装置又是其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之一。现有的集体落纱筒管输送装置主要包括环锭纺纱机的筒管座滑轨、能在滑轨上滑移并支承管纱的筒管座、筒管移动撑爪、撑杆以及驱动撑杆往复运动的气缸等零部件构成,筒管座中心线的间隔必须与纺纱机锭子的间隔相对应。输送时,位于筒管座下方的筒管撑杆在气缸的驱动下,带动撑爪而撑动筒管座并使其到达下一筒管座位置,在筒管撑杆上等距地设置有若干只筒管撑爪,每一撑爪对应着一定长度内的筒管座并撑动一筒管座,其余各筒管座则相互紧挨排列着沿筒管座滑轨而向下一位置间隙地移动。
在上述输送中,为了保证落纱过程中管纱准确插放到对应的筒管座上,尤其是保证纺纱机与络纱机的准确衔接,在撑爪的撑动过程中,各筒管座的间隙与纺纱机锭子间隔,尤其是撑爪与筒管座位置间必须保持较高的对应度。然而由于铰支于筒管撑杆上的各筒管撑爪间隔不可调整,而滑轨上筒管座间的相互磨损、输送装置中各运动零部件间的磨损以及机件安装位置的变化等因素,往往会导致撑爪与筒管座间位置的变化,致使撑爪不能准确撑动筒管座造成落纱插管的困难或管纱输送的不顺畅,甚至不能实现筒管管纱的准确输送,直接影响纺纱机自动集体系统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方便地调节各撑爪位置、且结构简单的用于纺纱机集体落纱的筒管输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纺纱机集体落纱的筒管输送装置,包括筒管座、筒管座滑轨以及位于筒管座滑轨下方的筒管撑杆,该可往复移动的筒管撑杆上铰支有若干筒管座撑爪,筒管座滑动地支承于筒管座滑轨上,所述筒管撑杆至少由一调节螺栓连接而成,该调节螺栓为具有相反旋向的双头螺栓。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筒管撑杆通过若干调节螺栓连接而成,且具有双头螺栓结构的调节螺栓两端的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因此当筒管座磨损或各运动件磨损引起筒管撑爪与筒管座位置发生偏差而不相对应时,可以十分方便地通过旋转调节螺杆而调节筒管撑杆的长度,继而达到调节筒管撑爪上的筒管撑爪的相对位置,使之与筒管座位置相适应,以消除因筒管撑爪与筒管座位置不对应而对集体落纱筒管输送装置所带来的不良的影响。又由于在该结构中仅采用了双头螺杆的调节螺栓,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筒管撑杆由1-5根调节螺栓连接而成。根据纺纱机的纱锭数,确定调节螺栓数量,使之具有最为合理的结构,最理想的调节效果。
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螺栓的双头螺栓两端分别设有锁紧螺母。采用锁紧螺母结构,方便了对筒管撑杆长度的调节和锁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用于纺纱机集体落纱的筒管输送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中A局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筒管座滑轨,2-筒管座,3-机架中墙板,4-撑杆滑座,5-滑座支杆,6-筒管撑杆,7-锁紧螺母,8-调节螺栓,9-筒管座撑爪。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佐里(东台)纺机有限公司;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未经马佐里(东台)纺机有限公司;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07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椰炭纤维与多组分纤维混纺交织针织织物
- 下一篇:并条机自动换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