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花塞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02564.6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2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龙;张海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锦龙 |
主分类号: | H01T13/22 | 分类号: | H01T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037005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花塞。
背景技术
火花塞是点火系统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引入发动机气缸,在其电极间形成火花,并点燃混合气。
现有火花塞(见图1所示)外面为一钢壳体2,下端有螺纹,用以旋在气缸盖上。内部装有陶瓷的绝缘体1,绝缘体中间为中心电极3,由耐高压、耐腐蚀的金属制成,其上端有接线柱,与高压线连接。在壳体上有一个L形侧电极4,火花在中心电极与侧电极的间隙中跳过。因为侧电极的宽度尺寸与中心电极的直径尺寸基本相当,特别是装车后由于燃烧室内的火花塞凹坑较深,位于中心电极前方的侧电极严重遮挡了放电火花,因此,失火率高,有效点火能量小,致使发动机动力下降,油耗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点火率高的火花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包括绝缘体和包覆在绝缘体下段的接地用金属壳体,在金属壳体下段设有螺纹;在所述的绝缘体中部上段设有中心电极,在所述的绝缘体内下段平行设有两个点火电极,其中一个点火电极在绝缘体内与中心电极连接,另一个电极穿过绝缘体与金属壳体连接。
特别是,所述的绝缘体下端横截面为斜锥台面,两点火电极相邻一侧的下端面与绝缘体下端面为同一平面,所述的两个点火电极另外一侧位于绝缘体斜锥台面上,与斜锥台面的斜锥面为同一平面。
特别是,两个点火电极的间距为0.7-1.1毫米。
采用上述结构,两个点火电极可以在火花塞被引入高压时,向花火塞下方产生弧形(弓形)电火花而没有任何阻挡,很容易将可燃气体点燃,燃烧时间较快,从而能有效的提高火花塞的点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火花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火花塞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火花塞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包括绝缘体1和包覆在绝缘体下段的接地的用金属壳体2,在金属壳体下段设有螺纹;在所述的绝缘体1中部上段设有中心电极31,在所述的绝缘体内下段平行设有两个点火电极32,其中一个点火电极在绝缘体内与中心电极连接,另一个电极穿过绝缘体与金属壳体连接。如2所示,采用这种结构,两个点火电极可以在火花塞被引入高压时,向花火塞下方产生弧形(弓形)电火花,而不受影响,从而能有效的提高火花塞的点火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绝缘体下端横截面为斜锥台面,两点火电极相邻一侧的下端面与绝缘体下端面为同一平面,所述的两个点火电极另外一侧位于绝缘体斜锥台面上,与斜锥台面的斜锥面为同一平面。这样,可以增加两点点电极的表面积,有利于提高火花塞的点火效率。通常的,两个点火电极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宜为0.7-1.1毫米。
以上仅是根据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做出的具体描述,但该实施例并不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基础上所做出的修改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锦龙,未经张锦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025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频电路板
- 下一篇:一种可更换装饰的眼镜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