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酸阿替卡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24061.7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0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郑爱;张亚;胡媛;张杰;杨志强;李立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丰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33/38 | 分类号: | C07D33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加岭;张庆敏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酸 阿替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酸阿替卡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盐酸阿替卡因属酰胺类局部注射麻醉剂,可以阻断沿注射部位神经纤维的神经传导,起局部麻醉作用。在阿替卡因溶液中添加1/100,000肾上腺素可以用于收缩局部血管,延缓麻醉剂进入全身循环,维持局部组织浓度,同时亦可获得出血极少的手术野。局麻作用在给药后2-3分钟出现,可持续约60分钟。牙髓麻醉时,可缩短2-3倍时间。因其麻醉效果好,市场需求量较大。
在有关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中,盐酸阿替卡因的合成步骤较多,操作繁琐,反应条件苛刻,且反应的收率不高。由于现有技术中其合成工艺未达到最优,致使收率进一步降低。为适应市场对盐酸阿替卡因的需求,对其合成工艺优化应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盐酸阿替卡因有如下合成方法,工艺中需要使用苯、吡啶等高毒、高危险性试剂。
另有报道在合成工艺中用到了乙醚作为成盐反应的溶剂。这些方法在酰胺化合成步骤中的收率普遍在70%以下。第二步至最终得到产品的收率普遍在65%以下。
发明内容
为了改进盐酸阿替卡因的制备方法,提高收率,本发明提供一种盐酸阿替卡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盐酸阿替卡因的化学名称为4-甲基-3-[[1-氧代-2-(丙氨基)-丙基]氨基]-2-噻吩羧酸甲酯盐酸盐,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1)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原料4-甲基-3-氨基噻吩-2-甲酸甲酯与酰胺化试剂进行酰胺化反应;
2)将步骤1)所得的酰胺化产物与氨化试剂在第一溶剂中进行氨化反应,合成阿替卡因;
3)将步骤2)所得的阿替卡因与浓盐酸在第二溶剂中进行成盐反应。
其中,步骤1)所述酰胺化试剂为2-氯丙酰氯或2-氯丙酰溴,所述原料与酰胺化试剂的摩尔比为1∶1~2,优选地摩尔比为1∶1~1.5;
步骤1)所述酰胺化反应结束后,缓慢加入固体碳酸钠中和过量的酰胺化试剂;
步骤1)所述催化剂选自三乙胺、碳酸钾、碳酸氢钾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所述原料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3;
步骤1)的反应温度为0-30℃,反应时间为4-6h。
步骤2)所述氨化试剂为正丙胺,所述酰胺化产物与正丙胺的摩尔比为1∶1~4;
步骤2)所述第一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二甲亚砜(DMSO),反应温度为45-55℃,反应时间为22-26h。
步骤3)所述第二溶剂为丙酮或无水乙醇,反应温度为55-65℃,反应时间为1-2h。优选地,本发明的盐酸阿替卡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是以4-甲基-3-氨基噻吩-2-甲酸甲酯为原料进行酰胺化反应,用2-氯丙酰氯作为酰胺化试剂,三乙胺作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使反应进行完全,上述三种物质的摩尔比为1∶1.2∶1.8。反应温度为0-30℃,反应时间为4-6h。具体反应原理如下:
第二步是阿替卡因的合成。将第一步反应得到的酰胺化产物(中间体)溶解在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与正丙胺进行氨化反应得阿替卡因粗品。所述酰胺化产物与正丙胺的摩尔比为1∶2~4。反应温度为45-55℃,反应时间为22-26h。具体反应原理如下:
第三步是将上步反应得到的阿替卡因在丙酮溶剂中用浓盐酸调节pH值至酸性,成盐;优选地,将pH值调节到5-6。反应温度为55-65℃,反应时间为1-2h。具体反应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适合工业化生产,改进后的工艺无高温高压苛刻的反应条件,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收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盐酸阿替卡因合成反应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合成的盐酸阿替卡因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第一步:4-甲基-3-氨基噻吩-2-甲酸甲酯的酰胺化
反应釜里加入1600ml二氯甲烷,用漏斗加入800g的4-甲基-3-氨基噻吩-2-甲酸甲酯(黄色),搅拌,使固体溶解。用冰水浴使反应釜降至10℃左右,搅拌下加入700ml三乙胺,然后缓慢滴加580ml 2-氯丙酰氯,反应容器内可见大量白色烟雾,并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滴加完毕后,冰水浴自然升温到室温,反应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丰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蚌埠丰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40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