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椅垫子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20984.5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6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义幸;新美智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C27/15 | 分类号: | A47C27/15;A47C7/18;A47C27/22;B60N2/44;B68G5/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垫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垫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经常在这种类型的垫子中使用在各种领域(例如缓冲、耐久性和减振)中提供优良性能的聚氨酯泡沫。然而,聚氨酯泡沫不易返回原材料阶段(即,多羟基化合物和异氰酸盐),从而当考虑可回收性时,它实际上是相当不适用于当前座椅结构的材料。
因此,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10-248685(JP-A-10-248685)描述了一种垫子,该垫子具有由纤维层叠体制成的就坐部,和由聚氨酯泡沫制成的支撑部。纤维层叠体具有其中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稠密地缠绕的结构,并且是提供优良缓冲和透气性等的材料。以此方式使用这种纤维层叠体作为垫子的部分使得减小所使用的聚氨酯泡沫(即,具有不良可回收性的材料)的数量成为可能。
附带说一句,上述垫子能够由典型的模具组件(即,具有第一模、第二模和空腔的模具组件)形成。例如,在于空腔内侧布置纤维层叠体之后,聚氨酯原材料(具有液体形式)被注入。然后第一模和第二模被闭合到一起并且聚氨酯原材料膨胀。此时,纤维层叠体变得被聚氨酯原材料浸渍,并且因此,部分纤维层叠体变得坚硬(即,失去它的弹性),这可能使得乘客感到像异物(即,可能使得乘客感到他或者她好像坐在板上)。因此,根据已知的相关技术,膜(例如聚酯膜)被布置于纤维层叠体上以防止纤维层叠体变得被聚氨酯原材料浸渍。然而,使用如上所述的膜降低了垫子的各种性能(例如透气性和缓冲)。因此,根据已知相关技术的垫子不是能够简单地替代传统垫子(即,聚氨酯泡沫垫子)使用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尝试减少所使用的聚氨酯泡沫的数量,同时在可能的最大程度上维持垫子的各种性能。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垫子,该垫子包括由聚氨酯泡沫制成的就坐部,和由弹性纤维层叠体制成的支撑部。利用这种结构,期望能够通过使用纤维层叠体而减少所使用的聚氨酯泡沫的数量,并且同时,在可能的最大程度上维持垫子的各种性能(例如透气性和缓冲)。
因此,在上述第一方面中,就坐部和支撑部在其中上述支撑部(即,纤维层叠体)的弹性得以维持的状态中被直接地结合。以此方式直接地结合就坐部和支撑部(即,不使用膜等)使得减少所使用的聚氨酯泡沫的数量成为可能,同时,在可能的最大程度上维持垫子的各种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使用模具组件的、根据第一方面的垫子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模具组件具有第一模和第二模,该第二模能够与第一模一起地闭合从而在第一模和第二模之间形成空腔。这种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在第一步骤中,支撑部被布置在第二模中,并且聚氨酯原材料(即,多羟基化合物和异氰酸盐)被注入空腔中。在第二步骤中,在第一模和第二模被闭合到一起之后,聚氨酯原材料在空腔内侧膨胀。在这个第二步骤中,聚氨酯原材料(具有液体形式)远离支撑部。而且在这个步骤中,正在膨胀(并且处于半硬化状态中)的聚氨酯原材料接触支撑部,从而支撑部和就坐部成为一体。能够通过以此方式尽可能地避免在液体聚氨酯原材料和支撑部之间的接触(即,通过相对简单的结构)而防止或者减轻利用聚氨酯原材料浸渍支撑部(即,纤维层叠体)。
根据这个第二方面,能够比较容易地制造第一方面的垫子。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中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同样的数字表示同样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车辆座椅的局部透视侧视图;
图2A是纤维层叠体的纵向截面视图,并且图2B是支撑部的纵向截面视图;并且
图3A是在第一步骤期间模具组件的纵向截面视图,并且图3B是在第二步骤期间模具组件的纵向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到3B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带说一句,在图中,附图标记UP表示模具组件20的向上方向,并且附图标记DW表示模具组件20的向下方向。图1中的车辆座椅2具有座椅垫子4和座椅靠背6。这些部件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形成座椅的轮廓的垫子4P(6P),和覆盖垫子的覆盖材料4S(6S)。
[垫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09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