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材表面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石材表面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13264.6 | 申请日: | 201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0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伟;马奇;陈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粤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41/50 | 分类号: | C04B41/50;C04B41/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朱建新;逯长明 |
| 地址: | 528308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材 表面 处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石材表面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石材表面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装饰也逐渐关注起来,于是各种建筑的内外墙、地面及台面大量使用了花岗岩、大理石、人造石及抛光砖、微晶石等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加工后具有高光性,使得整个建筑显得稳重、典雅、干净。
目前,在石材加工行业中大都采用陶瓷抛光模块、树脂抛光模块,最后打蜡的方法来实现的。这种方法是有一定的缺陷的,蜡是纯有机的成分,其耐久性及耐磨性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其次,膜的透明性不够高,硬度低。石材养护领域也有大量养护材料,例如进口的K2、CR2/CR3、NCL2525等系列石材镜面处理材料,一般含有氟硅酸盐或草酸盐成分,含有较强的酸性,对大理石和人造石进行处理时,常常出现腐蚀痕迹;特别是长时间用于人造石大理石的日常养护时,会出现骨料被腐蚀下凹的情况,影响镜面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不足,提出一种石材表面处理剂,能改善石材表面的平整度,提高其光泽度。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石材表面处理剂,由两种组分:A组分和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和B组分分别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A组分:
5wt%~40wt%碱金属硅酸盐溶液 150~400
1wt%~20wt%酸式盐溶液 150~400
高分子乳液 3~80;
B组分:
硅溶胶 200~400
5wt%~40wt%碱金属硅酸盐溶液 50~400
高分子乳液 2~80。
优选的,所述A组分或B组分中还包含有重量份为1~10的香料。
优选的,所述的高分子乳液选自EVA乳液、醋丙乳液、醇酸乳液、全氟碳乳液、石蜡乳液、有机硅蜡乳液、聚丙烯蜡乳液、聚乙烯蜡乳液、棕榈蜡乳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碱金属硅酸盐选自硅酸钠、硅酸钾、硅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模数为3.5~10。
优选的,所述酸式盐选自氟硅酸镁、氟硅酸锌、酸式磷酸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石材表面处理剂含有两种组分: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份能与石材成分发生反应,并能有效填补石材表面的微小孔洞,轻微化学抛光作用,使石材表面的平整度明显改善,光泽度提高10°~40°左右。A组分中碱金属硅酸盐与酸式盐反应,生成一种无机凝胶,使整个体系具有良好的触变性,且能对石材表面进行物理磨抛并填补板面微小孔洞;当A组分为酸性时(即酸式盐过量),其中过量的酸式盐起到腐蚀石材表面,在表面生成一层硬膜;而在A组分为碱性时,过量的碱金属硅酸盐能填补板面孔洞并形成一层硬膜。组份中的高分子乳液起到辅助成膜作用。
B组分的作用是修补A组分形成的膜并起增光作用,由于A组分所成的膜可能是不连续的,而B组分能对A组分处理过的板面孔洞进行进一步填补,使板面更加致密,其中的高分子乳液能填补细微的孔洞,但其主要作用是增光。
B组份中的硅溶胶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抛磨时,随着水分的蒸发,硅酸盐发生与硅酸脱水机理一致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固化成膜,从而在石材表面上形成一种结合牢固、透明、坚硬的二氧化硅的致密薄层,同时大大提高光泽度,加B组份重复磨抛2~3遍光泽度可达80°~10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石材表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含A组分和B组分的制备过程,所述A组分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①、称取重量份如下的各原料:
5wt%~40wt%碱金属硅酸盐溶液 150~400
1wt%~20wt%酸式盐溶液 150~400
高分子乳液 3~80;
②、搅拌酸式盐溶液,同时缓慢加入碱金属硅酸盐溶液,升温至60℃~65℃,加入高分子乳液,保温1h~3h;制得A组分;
所述B组分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重量份如下的各原料:
硅溶胶 200~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粤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粤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3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