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0453.8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1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徐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1 | 分类号: | G06F3/0481;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安之斐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方法 电子设备 | ||
1.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运行第一应用,并生成关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
运行第二应用,并生成关于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
生成并显示第三操作界面,其中所述第三操作界面包括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在所述第三操作界面中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的大小相互关联,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的大小,确定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中对象的排列顺序;其中
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不同,并且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不同,
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四操作界面,其中所述第四操作界面包括对应于至少一个应用的图标;
生成第五操作界面,其中所述第五操作界面包括至少一个微件,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触摸感应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操作体的移动操作;以及
根据所述移动操作在所述第三操作界面、所述第四操作界面和所述第五操作界面之间进行切换显示,
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和所述显示单元重叠设置,其中
所述检测操作体的移动操作包括:获得所述移动操作相应的向量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
所述根据所述移动操作在所述第三操作界面、所述第四操作界面和所述第五操作界面之间进行切换显示包括:
当所述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均位于同一操作映射显示区内时,不进行切换操作;以及
当所述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不都位于同一操作映射显示区内时,进行在所述第三操作界面、所述第四操作界面和所述第五操作界面之间进行切换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应用具有第一操作界面,其中在所述第一操作界面中对所述第一应用的功能进行控制操作;
所述第二应用具有第二操作界面,其中在所述第二操作界面中对所述第二应用的功能进行控制操作;
所述生成关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界面生成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其中在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中进行在所述第一操作界面中的进行的控制操作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生成关于所述第二应用的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操作界面生成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其中在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中进行在所述第二操作界面中的进行的控制操作的至少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的大小通过连接点相互关联,以及在所述第三操作界面中,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位于所述连接点和所述第三操作界面的第一边缘之间,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位于所述连接点和所述第三操作界面的第二边缘之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连接点移动到所述第一边缘时,在所述第三操作界面中以最大化显示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并且不显示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以及
在将所述连接点移动到所述第一边缘后,检测所述连接点的移动是否结束;
当所述连接点的移动结束时,将所述连接点从所述第一边缘移动到所述第三操作界面中的第一位置,并且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确定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的大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连接点移动到所述第二边缘时,在所述第三操作界面中以最大化显示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并且不显示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以及
在将所述连接点移动到所述第二边缘后,检测所述连接点的移动是否结束;
当所述连接点的移动结束时,将所述连接点从所述第二边缘移动到所述第三操作界面中的第二位置,并且根据所述第二位置确定所述第一操作映射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操作映射显示区的大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生成并显示界面切换控件,
其中通过对所述界面切换控件进行的第一输入操作在所述第三操作界面、所述第四操作界面和所述第五操作界面之间进行切换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04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