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萤光灯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3325.0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7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唐任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源鑫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9/00 | 分类号: | H01J9/00;H01J9/24;H01J9/34;H01J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张永忠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萤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萤光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萤光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荧光灯是一种安装于人们利用的较暗处,以引入荧光的电源使荧光灯发光,使人们可以识别周围事物的装置。它主要安装在住宅或办公室等的天花板、电车或火车等的天花板上加以使用。而且,由于上述荧光灯的发光效率与价格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是一种优秀的照明媒体,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家庭或产业设施上。近来它的使用范围更超越了单纯的照明用途,被安装在商店或陈列场或橱窗等处,作为获取视觉效果的装饰品来使用。
但由于现有的荧光灯为了达到防尘和用电安全的效果且又需要易于制造,多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散热性能较差,由于灯管产生的大量热量,便封闭结构的灯内温度较高,导致电子器元件失效以致元件损坏,严重影响荧光灯的使用寿命及普及使用。同时基于一体化结构设计,难以拆卸、影响到装配施工或维护的工作效率。另外,其光转换率较低,不利于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荧光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且能生产散热率高、使用寿命长,且易拆装,便于维护的产品的萤光灯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萤光灯制备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备一长条状萤光灯管;
(2)设置一与所述萤光灯管的长度相对应的灯座,于该灯座的左端位置设有第一插座,右端对称设有第二插座;
(3)设置一驱动电路,用以启动萤光灯管的发光动作。
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设置一采用硼硅酸盐玻璃制成的管体,预先于管体内表面形成一防止其内表面发生汞发应的保护层;
(1.2)将稀有气体和用于通过放电而产生紫外线的汞封装在该管体内,该管体两端对称设有电极;
(1.3)于所述管体外表面设有一能调节折射率的折射层。
所述步骤(1.1)中的保护层的厚度≤10nm。
所述步骤(1.3)中的折射层的厚度≤280nm。
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设置一灯座,该灯座一侧面向内凹入,形成一与所述萤光灯管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容置腔,该容置腔的横截面形状为双弧抛物面型;
(2.2)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设有涂设有一耐热反光层;
(2.3)设置一第一插座及一第二插座,并将其对称设置在所述灯座两端。
所述步骤(2.2)中的耐热反光层由银、钯、铝材料均匀混合制备而成。
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将驱动电路上的元器件按照工作时的发热量而均匀布局形成两独立设置的第一模块及第二模块,使第一模块的发热量与第二模块的发热量大致相等;
(3.2)将第一模块置入第一插座,形成一左配电座,将第二模块置入第二插座,形成一右配电座,并与所述第一模块相连。
其还包括步骤(4)对应所述驱动电路上的桥式整流器位置,于其前方连接有一用来防阻外界高频干扰的入侵的高频阻隔线圈。
其还包括步骤(5)在所述驱动电路的桥式整流器上,设有—吸收高频的电容器,用以有效去除电路内部的高频杂讯。
其还包括步骤(6)对应所述驱动电路上的桥式整流器位置,于其后方连接有一功因修正滤波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分体式结构技术,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同时大大加快散热速度,延长使用寿命,而且所生产出的萤光灯,其整体结构简单、结构合理,拆装简易,装配方便,提高装配施工或维护的工作效率,另外光转换率较高,利于节能。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萤光灯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灯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萤光灯制备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备一长条状萤光灯管1;
(2)设置一与所述萤光灯管1的长度相对应的灯座2,于该灯座2的左端位置设有第一插座21,右端对称设有第二插座22;
(3)设置一驱动电路,用以启动萤光灯管1的发光动作。
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设置一采用硼硅酸盐玻璃制成的管体11,预先于管体11内表面形成一防止其内表面发生汞发应的保护层12,该保护层12的厚度≤1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源鑫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源鑫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3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调节方法
- 下一篇: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