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磁化陶瓷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4254.2 | 申请日: | 2010-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3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东;蔡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陶瓷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C04B35/00 | 分类号: | C04B35/00;C04B33/00;C04B35/26;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化 陶瓷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磁化陶瓷的制备方法,它是在非磁性陶瓷粉料中掺入可磁化物质,采用陶瓷制备工艺,制备可磁化的陶瓷制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a、配料,将可磁化物质按比例与陶瓷原料或陶瓷坯料或陶瓷釉料配在一起,可磁化物质在可磁化陶瓷制品中的含量(5~80)wt%;
b、混料,采用物理的机械法混合;
c、成形,将可磁化物质按一定形式分部在陶瓷产品中,可磁化物质在陶瓷制品中的分布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通体式、多层式、三明治夹芯式、分散排布式、定点排布式;
d、烧成,使可磁化物质与陶瓷产品紧密结合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磁化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料工序中,可磁化物质在可磁化陶瓷制品中的优化含量(10~60)wt%,更优化含量不大于(15~40)wt%;
所述可磁化物质是指在外磁场作用下可以获得磁性特征的物质,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合金、矿物质,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形式的物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合金、矿物质各自单独或一种以上与其它物质的混合物;其中,金属氧化物包括软磁铁氧体、永磁铁氧体、旋磁铁氧体、矩磁铁氧体、压磁铁氧体、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氧化亚铁;金属包括:铁及含有铁、钴、镍、锰磁性元素的金属;合金包括:含有铁、钴、镍、锰磁性元素的合金;矿物质包括:磁铁矿、磁赤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针铁矿、磁黄铁矿、胶黄铁矿的磁性矿物;
所述金属氧化物、金属、合金、矿物质,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形式的物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合金、矿物质各自单独或一种以上与其它物质的混合物;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合金、矿物质单独或一种以上与一种或几种陶瓷原料的混合物;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矿物质单独或一种以上与陶瓷坯料的混合物;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矿物质单独或一种以上与陶瓷釉料的混合物;各混合物的混合比例不限;金属氧化物、金属、合金、矿物质的颗粒经包覆形成的复合颗粒;还包括由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矿物质制成的块状、条状或网状制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磁化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料工序中,是直接将可磁化物质与陶瓷原料、陶瓷坯料、釉料配在一起;或采用先在可磁化物质中加入改性物质,得到复合的可磁化物质,使掺入的复合可磁化物质的陶瓷制备工艺性能与被掺入的陶瓷坯料、釉料的工艺性能相适应,再将所得的复合可磁化物质按比例与被掺入的陶瓷坯、釉料配在一起或组合在一起;所述可磁化物质掺入坯料时,在没有磁性的陶瓷粉料造粒前掺入,或在没有磁性的陶瓷粉料造粒后掺入;以粉状形式掺入,或以粒状、块状、条状或网状的形式掺入,或以组合的形式掺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磁化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料的工序中,采用干法混料或是湿法混料,在所述成形工序中,采用压制成形、注浆成形、挤制成形、流延成形、热压注成形、注射成形、等静压成形、滚压成形、压延成形、喷涂工艺、淋浆工艺、撒干粉工艺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陶瓷研发中心,未经佛山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陶瓷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425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