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铜真空蒸发制备铜粉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1907.1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9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04 | 分类号: | B22F9/0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蒸发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铜真空蒸发制备铜粉的方法,属于火法冶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铜粉末的产量仅次于铁粉、铝粉,主要用于粉末冶金(PM)制品、金刚石工具、电碳、颜料等行业,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制备铜粉的主要方法有电解法、雾化法、还原法和气相法等。电解法制备铜粉纯度高、颗粒呈树枝状、比表面积大、成型性能优异,但是生产成本高、污染环境较严重,电解粉末因其特有的性能还不能被其它工艺制备的粉末所替代;雾化法具有成分易合金化、成本低、污染小等优点,正在取代部分电解铜粉工艺而得到应用,但是生产工艺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还原法制备的铜粉纯度高、比表面积大、低松装密度等优异性能,但是成型性能较差、工艺复杂、污染环境;气相法制备铜粉具有产品纯度高,表面清洁、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且粒度易控制等优点,但是原料气体比较昂贵,设备复杂,反应条件较高,产量较小,制备成本较高。
利用金属铜在真空中高温挥发的特性制备铜粉的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制备铜粉工艺复杂、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短流程、无污染的纯铜(含铜≥99.5%)真空蒸发制备铜粉的方法,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纯铜真空蒸发制备铜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各步骤:
A.按常规将纯铜表面的氧化层及其他杂质除去,用质量浓度为5~20%的盐酸浸泡纯铜5~10分钟,再用无水乙醇冲洗1~3次,最后用蒸馏水清洗1~3次,之后真空烘干备用;
B.在真空度为2~30Pa的条件下,在升温速率为20~40℃/分钟的条件下,将步骤A的纯铜加热升温至1200~1250℃,保持10~20分钟,去除纯铜表面的低沸点杂质,然后再次在升温速率为40~60℃/分钟的条件下,升温加热纯铜至1300~1700℃,再继续加热升温至1500~1800℃,使其成为铜蒸气;
C.在真空度为2~15Pa、温度为100~200℃的条件下,将步骤B的铜蒸气降温、冷却至室温,即得铜粉。
本发明所得铜粉为平均粒径达1.7μm的球形、类球形或片状铜粉,铜粉纯度可达到一号电解铜粉国家标准和一号纯铜国家标准。本发明相对现今电解法、雾化法、还原法、蒸发法等方法制备铜粉的工艺,具有显著优点:整个制备过程无需使用任何化学试剂,工艺简单,节约能源,对环境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铜粉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A.将纯铜表面的氧化层及其他杂质按常规方法除去后,用质量浓度为20%的盐酸浸泡5分钟,再用无水乙醇冲洗3次,最后用蒸馏水清洗2次,之后真空烘干备用;
B.在真空度为2Pa、升温速率为20℃/分钟的条件下,将步骤A的纯铜加热升温至1200℃,保持10分钟,去除纯铜表面的低沸点杂质,然后再次以4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300℃,再加热50分钟,达到1500℃,使其成为铜蒸气;
C.在真空度为5Pa、温度为100℃的条件下,将铜蒸气迅速降温、冷却至室温,即得铜粉。
所得为平均粒径为1.7μm的球形或类球形铜粉,铜粉纯度达到一号电解铜粉国家标准及一号纯铜国家标准。
所得铜粉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见图1。
实施例2
A.将纯铜表面的氧化层及其他杂质除去,用质量浓度为5%的盐酸浸泡10分钟,再用无水乙醇冲洗2次,最后用蒸馏水清洗1次,之后真空烘干备用;
B.在真空度为20Pa、升温速率为40℃/分钟的条件下,将步骤A的纯铜加热升温至1220℃,保持15分钟,去除纯铜表面的低沸点杂质,然后再次以5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500℃,再加热30分钟,达到1600℃,使其成为铜蒸气;
C.在真空度为15Pa、温度为200℃的条件下,将铜蒸气迅速降温、冷却至室温,即得铜粉。
所得为平均粒径为2.5μm的球形或片状铜粉,铜粉纯度达到一号电解铜粉国家标准和一号纯铜国家标准。
该实施例所得铜粉纯度与国家标准的对照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19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性的纳米银水溶液、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球门的球网挂固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