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瑞舒伐他汀钙脂质体固体制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78132.4 申请日: 2010-12-02
公开(公告)号: CN102028658A 公开(公告)日: 2011-04-27
发明(设计)人: 陶灵刚 申请(专利权)人: 陶灵刚
主分类号: A61K9/127 分类号: A61K9/127;A61K9/00;A61K9/16;A61K9/20;A61K31/505;A61K31/685;A61P9/00
代理公司: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代理人: 刘冬梅
地址: 570125 海南省海口*** 国省代码: 海南;6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瑞舒伐 脂质体 固体 制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瑞舒伐他汀钙脂质体固体制剂及其制法,特别涉及一种无定形瑞舒伐他汀钙脂质体固体制剂及其制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高居不下,是目前人类的头号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的增长(目前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占全国人口的10.7%,达1.3亿之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也向高热、高脂化发展。冠心病(CHD)、高血压、心绞痛、高血脂等循环系统疾病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在城市已经位居首位,而在占全国人口的70%的农村地区,心脑血管疾病也跃居第三位,其发病率高达8%,死亡率约占总死亡率的50%。

研究资料表明,高胆固醇症和脂代谢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其中高胆固醇是发生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脂代谢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冠心病急性事件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和冠脉猝死)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瑞舒伐他汀钙(Rosuvastain Calcium)是一种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转变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为甲戊酸盐-胆固醇的前体-的限速酶。瑞舒伐他汀钙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降低胆固醇的靶向器官。瑞舒伐他汀钙增加了肝LDL细胞表面受体数目,促进LDL的吸收和分解代谢,抑制了VLDL的肝合成,由此降低VLDL和LDL微粒的总数。瑞舒伐他汀钙由日本盐野义(大阪Shionogi公司)研制开发,属于合成类他汀药物,1998年4月转让给英国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2000年12月阿斯利康将瑞舒伐他汀钙的商品名定为“可定”(Crestortm),次年2001年4月日本首先上市,2002年在荷兰上市,2003年8月在美国获得批准,由此成为进入市场的第七个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脂质异常血症,并且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降低LDL-C及升高HDL-C的作用优于已上市的其他各他汀类药物。

瑞舒伐他汀钙也存在缺陷,例如在较高温度或较高湿度环境中,容易降解,形成的主要产物为(3R,5S)内酯降解产物和氧化产物,从而造成配制产品操作困难,且制备得到的药物组合物达不到储存期的要求。这种不稳定性是由其结构本身所决定的,瑞舒伐他汀钙分子中庚烯酸链上的β,δ-羟基非常不稳定,其中,碳-碳双键相邻的羟基很容易被氧化成酮官能团,也能够发生分子内环合,生成内酯。

因此,要得到一种可供上市销售的长期稳定的瑞舒伐他汀钙药物组合物,就必须解决其容易降解的问题。

WO 01/54669公开了一种含有HMGCoA降解酶抑制剂的片剂,该片剂的特征是含有瑞舒伐他汀及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无机多价盐。该发明公开了通过在向片剂中加入Mg盐、Zn盐、Al盐等多价盐提高片剂中主药的稳定性。但其仅通过加入无机多价盐提高稳定性的方法杂质含量仍增加较快,且无长效稳定性考察。

CN1557319A公开了一种瑞舒伐他汀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分散片由瑞舒伐他汀钙和药用辅料组成,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本分散片具有释药速度快、服用方便、能提高口服瑞舒伐他汀的起效速度和生物利用度。但其制备工艺相对比较繁琐。

CN200610000665.8公开了一种瑞舒伐他汀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软胶囊提高了瑞舒伐他汀的溶出量,提高了药物疗效,但是其工艺也较繁锁。

CN200780034516.6公开了一种包含无定形瑞舒伐他汀钙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包含氢氧化镁和/或乙酸钙或葡萄糖酸钙或甘油磷酸钙或氢氧化铝作为稳定添加剂,以及一种或多种药用可接受的赋形剂。但是大量的碱性剂的加入并不利于药物组合物的制剂成型,进入体内之后碱性剂还可能导致多种预料不到的副作用,甚至可能导致生物利用度的降低。

脂质体(liposomes)最初是由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泡囊,每层均为脂质的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nm,后来将这种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成为脂质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灵刚,未经陶灵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8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