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3362.1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6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川村友人;喜田裕美;小笠原浩;畑木道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视听媒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7/09 | 分类号: | G11B7/09;G11B7/125;G11B7/13;G11B7/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 ||
1.一种光学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出光束的光源;
使射入的光束的规定光量的光透过、并使其余光量的光反射的光分支元件;
将所述光束聚光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聚光元件;
接收所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所反射的所述光束的光检测器;和
改变所述光束的行进光路的角度的光路改变元件,其中
所述光路改变元件配置在所述光分支元件与所述光检测器之间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上,或者配置在所述光分支元件与所述光源之间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上,具备所述光束射入的入射面和所述光束射出的出射面,所述光束在通过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出射面之间的期间,在所述光路改变元件的内部至少反射2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路改变元件的所述入射面与射入到所述入射面的光束大致正交,并且所述出射面与从所述出射面射出的光束大致正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路改变元件的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出射面所成的角度至少小于45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光束分割为多个的光分割元件,
所述光分割元件配置在所述光分支元件与所述光检测器之间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上,或者配置在所述光分支元件与所述光源之间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检测器或所述光源被配置成与该光学头的外形大致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的光学驱动器上装载有该光学头的情况下,所述光检测器的接收光束的面或所述光源的光束出射面,与所述光学驱动器的侧面大致平行地配置。
7.一种光学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出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源;
射出第二光束的第二光源;
将所述第一光束聚光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第一聚光元件;
将所述第二光束聚光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第二聚光元件;
接收所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所反射的所述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检测器;
接收所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所反射的所述第二光束的第二光检测器;
使射入的所述第一光束的规定光量的光透过、并使其余光量的光反射的光分支元件;和
改变所述第一光束的行进光路的角度的光路改变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光检测器比所述第二光检测器配置在所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半径方向的外侧,
所述光路改变元件配置在所述光分支元件与所述第一光检测器之间的所述第一光束的光路上,或者配置在所述光分支元件与所述第一光源之间的所述第一光束的光路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路改变元件具备所述第一光束射入的入射面和所述第一光束射出的出射面,所述第一光束在通过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出射面之间的期间,在所述光路改变元件内部至少反射2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路改变元件的所述入射面与射入到所述入射面的所述第一光束大致正交,并且所述出射面与从所述出射面射出的所述第一光束大致正交。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路改变元件的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出射面所成的角度至少小于45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光束分割为多个的光分割元件,
所述光分割元件配置在所属光分支元件与所述第一光检测器之间的所述第一光束的光路上,或者配置在所述光分支元件与所述第一光源之间的所述第一光束的光路上。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检测器或所述第一光源被配置成与该光学头的外形大致平行。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的光学驱动器上装载有该光学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检测器的接收光束的面或者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出射面,与所述光学驱动器的侧面大致平行地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视听媒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立视听媒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33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