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离合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7432.2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9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智勇 |
主分类号: | B60K23/02 | 分类号: | B60K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80 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离合器 保护装置 | ||
1.汽车离合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保护装置由档位手把限位装置(1)、汽车前行检测装置(2)以及控制器(3)构成,档位手把限位装置(1)设于离合器换挡手把(4)的倒档位置,汽车前行检测装置(2)安装于汽车轮(5)的旁边;档位手把限位装置(1)由安装于离合器换挡手把座(6)的电动元件(7)构成,电动元件(7)设有限位推杆(8),限位推杆(8)位于离合器换挡手把(4)的手把杆(15)下部的倒档位置(16);汽车前行检测装置(2)由传感器(9)、第一感应件(10)、第二感应件(11)以及第三感应件(12)构成,传感器(9)固定安装于车轮轴座(13)上,第一感应件(10)安装于车轮的轮毂(14)的上部,第二感应件(11)安装于车轮的轮毂(14)的中部,第三感应件(12)安装于车轮的轮毂(14)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9)的中心线到汽车轮(5)轴线的距离与第一感应件(10)、第二感应件(11)及第三感应件(12)的中心线到汽车轮(5)轴线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感应件(10)、第二感应件(11)及第三感应件(12)位于车轮的轮毂(14)相同的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感应件(10)与第二感应件(11)到汽车轮(5)轴线的连线的夹角与第二感应件(11)与第三感应件(12)到汽车轮(5)轴线的连线的夹角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感应件(10)到汽车轮(5)轴线的连线与第二感应件(11)到汽车轮(5)轴线的连线的夹角为75°,第二感应件(11)到汽车轮(5)轴线的连线与第三感应件(12)到汽车轮(5)轴线的连线的夹角为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感应件(10)、第二感应件(11)及第三感应件(12)的感应面在同一平面上,传感器(9)的感应面留有间隙,以保证第一感应件(10)、第二感应件(11)及第三感应件(12)随车轮旋转时不会碰到传感器(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驾驶员在驾驶汽车前行时,汽车轮按逆时针转动,位于汽车轮毂的汽车前行检测装置的第一感应件、第二感应件及第三感应件随轮毂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固定位于车轮轴座传感器按不同的角速度检测到第一感应件、第二感应件及第三感应件的信号,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档位手把限位装置的电动元件的限位推杆伸出,伸出的限位推杆挡住离合器换挡手把,使驾驶员不能于汽车前行时挂后档,防止汽车前行时挂后档损坏离合器。汽车停在时,汽车轮不转,传感器将汽车停止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档位手把限位装置的电动元件的限位推杆收回到复位的位置;汽车倒退时,由于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感应件、第二感应件及第三感应件的信号与前行的信号不同,传感器将汽车后退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档位手把限位装置的电动元件的限位推杆收回到复位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9检测车轮转动信号的工作原理是:汽车前行时,车轮按逆时针转动,传感器9感应到第一感应件10后再转75°就感应到第二感应件11,传感器9感应到第二感应件11后再转120°就感应到第三感应件12,感应到第三感应件12后再转165°再感应倒第一感应件10,如此不断循环将感应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3;汽车倒退时,车轮按顺时针转动,传感器9感应到第一感应件10后再转165°就感应到第三感应件12,传感器9感应到第三感应件12后再转120°就感应到第二感应件11,传感器9感应到第二感应件11后再转765°就感应到第一感应件10,如此不断循环将感应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3;传感器9通过感应汽车前行与倒退不同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3,控制器3根据不同的信号控制档位手把限位装置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智勇,未经林智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74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