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梨醇的高浓度连续发酵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1138.0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5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泽;汲涌;徐慧;陈宏权;宋红军;杨伟超;张海宏;安海英;李春杰;宫英姿;姚岚;荆士华;姜铭妍;赵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02 | 分类号: | C12P19/02;C12R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16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梨 浓度 连续发酵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维生素C的第一步发酵领域,具体为一种山梨醇的高浓度连续发酵工艺。
背景技术:
维生素C(Vc)第一步发酵系应用生黑醋酸杆菌转化山梨醇至山梨糖。在常规工艺中,发酵罐中投加山梨醇浓度为22wt-25wt%,发酵周期20-24小时。另外,发酵前要做好罐清洗、配料、杀菌、接种等多项准备,要耗时15个小时。又因第一步和第二步发酵罐之间的供需专性太强,即第一步罐内的醪液只能导入被限定的一至二个第二步发酵罐内。因此,在第二步发酵接近结束时,第一步发酵罐内的山梨糖才能全部流出,罐才能清空,这段时间被称为“糖罐等待期”,约为30-35小时。计算下来,Vc一步发酵产出一罐山梨糖,总需时约70个小时,其内只有20几个小时为工作态,50小时为闲置状,设备利用严重不足,亟待建立高浓度连续发酵新技术以扭转此不利局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c一步发酵山梨醇的高浓度连续发酵工艺,基于Vc第一步发酵生产菌-生黑醋酸杆菌的生理和代谢特性,采用双罐组合-低、高醇浓度交错发酵的模式,实现了山梨醇的高浓度连续发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山梨醇的高浓度连续发酵工艺,选二个发酵罐紧密组合而成一组,1#罐应用低山梨醇浓度发酵,培养液中山梨醇含22wt%-30wt%,生黑醋酸杆菌种液加入量占培养液的5wt%-15wt%,发酵12-20小时,待生黑醋酸杆菌生长和代谢达高峰值,移出部分发酵液作为接种液,移出的部分占发酵液总量的15wt%-35wt%,接入已备好低山梨醇浓度一步发酵培养基的2#罐进行低山梨醇浓度发酵;1#罐移出部分发酵液后,本身需流加浓度为60wt%-90wt%的无菌山梨醇水溶液至罐液山梨醇浓度为30wt%-40wt%,继续发酵15-20小时,醇糖转化率达96-99%,结束发酵;发酵醪液立即导入糖储罐,1#罐清空后转入第二轮发酵运行:前期重复2#罐、后期重复1#罐发酵过程;原作低山梨醇浓度发酵的2#罐发酵进行12-20小时,生黑醋酸杆菌生长和代谢达高峰值时,重复1#罐过程;1#和2#罐两罐如此相互依存、作用整合、且周而复始地不间断运行,从而实现山梨醇的高浓度连续发酵。
所述山梨醇的高浓度连续发酵工艺,1#罐或2#罐进行低山梨醇浓度发酵时,培养液中山梨醇含22wt%-30wt%,培养温度为31-33℃,通风至溶氧百分比为20%-25%。
所述山梨醇的高浓度连续发酵工艺,1#罐或2#罐进行低山梨醇浓度发酵时,至生黑醋酸杆菌的生长和代谢达高峰值,醇糖转化率达60%-80%。
所述山梨醇的高浓度连续发酵工艺,1#罐或2#罐进行低山梨醇浓度发酵时,生黑醋酸杆菌接种液加入量占发酵培养液的5wt%-15wt%。
所述山梨醇的高浓度连续发酵工艺,1#罐移出部分发酵液后,本身需流加浓度为60wt%-90wt%的无菌山梨醇水溶液至罐液山梨醇浓度为30wt%-40wt%,此时加大通风至溶氧百分比达30%-35%,培养温度为31-33℃,继续发酵15-20小时至醇糖转化率达96-99%。
本发明中,溶氧百分比系溶氧浓度的单位,即:(溶液中届时含氧量)/(溶液中可溶解的最大含氧量)×100%。
本发明中,醇糖转化率=发酵醪液中山梨糖浓度×醪液体积/(投入山梨醇的量×0.9889)×100%,0.9889为山梨醇与山梨糖分子量之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实现山梨醇高浓度连续发酵,大幅压缩原来的一、二、三级制种过程,解放劳力4-5成,节省动力3-4成。
2.本发明实现山梨醇高浓度连续发酵,提高设备利用率3倍。
3.本发明实现山梨醇高浓度连续发酵,届时备有充足的山梨糖液供Vc第二步发酵适时流加,杜绝了第二步发酵因一时调配不及时出现供糖阻断现象的发生,保障了发酵的高效、快速转化。
4.本发明实现山梨醇的高浓度连续发酵,各工艺过程速度加快、接转紧凑,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及人员的高素质培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11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团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扫描图像杂讯清除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