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多源多特征信息融合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5961.0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4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林岳松;陈琳;郭宝峰;鲁仁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驱动 多源多 特征 信息 融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涉及数据驱动、特征提取、信息融合等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多源多特征信息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对运动状态变化多端的目标有效识别与跟踪,传感器接收大量在线数据信息。以往依据先验信息、专家知识等建立相应机理模型实现目标识别与跟踪的诸多模型驱动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顺应复杂环境的技术需求。造成这一难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复杂环境下,很多时候难以建立表征目标运动状态的准确的机理模型,即便模型得以建立,由于模型存在复杂程度高、不确定性大等缺点,导致最终往往无法获取满意的跟踪结果。这时,传感器在过程中接收的大量关于目标运动的数据信息便凸显出其重要的价值。这些数据隐含着目标属性信息和运动状态信息,对目标类型的判定、机动性能的评测、运动状态的掌握等都极为有利,进而有助于促成最终良好的目标跟踪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多源多特征信息融合方法。该方法弥补了传统模型驱动方法的不足,将数据驱动模块与模型驱动相结合进行信息融合,为最终实现有效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提供了有利保证。
本发明为了避免仅依靠模型驱动方法建立的模型不准确,积极引入了数据驱动思想,在合理保留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从数据出发,在传感器存储的大量数据中筛选出包含有用信息的那部分数据,整合成不同用途的特征信息集。这些信息集弥补了模型信息缺失的部分,涵盖了模型中所不能表述的目标属性等信息,与基于模型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协同作用。与此同时,在模型驱动部分,必要时可以根据先验信息建立多个备选状态模型,以便根据目标的变化切换至最佳适应模型,输出相应基于模型的信息。随后,对来自两大模块的信息采用合适的信息融合方法寻求融合结果,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后分别反馈给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两大模块,以便做到及时修正和优化。
本发明方法的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取基于模型的特征集,由模型的输出结果形成基于模型的特征信息,该特征集是声音传感器阵列中提取到的声音信号中的谐波信息的振幅集合。具体分三步进行:①基频检测;②谐波检测;③振幅提取。该步骤方法是基于谐波共振模型提取得到该特征集,为现有成熟方法。
步骤(2)提取基于数据的特征集,本步骤中的特征集是有别于模型输出的新特征,具体提取方法是:采用互信息原理的特征选取方法,选取特征集时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A.提取的特征选自谐波之外的声音信息;B.满足互信息最大;
所述的满足互信息最大是采用梯度上升优化策略,先将多维互信息分解成一维互信息,然后使多维互信息快速达到最大,具体是步骤是:①选取所有一维互信息中的最大值作为初始变量;②在除初始变量之外的特征中选取满足分解式下互信息最大这个条件的特征值;③重复进行步骤②直到选取到设定数目的特征;
步骤(3)根据从数据驱动模块和模型驱动模块最终获取的特征数据的不同特性,针对基于模型的特征集,选用第一分类器进行分类;针对基于数据的特征集,选用第二分类器对其进行分类;
步骤(4)信息融合,具体方法是采用改进的贝叶斯决策融合算法:
改进的贝叶斯决策融合算法中的最大后验决策准则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5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割、传动一体化断布机
- 下一篇:防伪酒瓶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