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3002.5 | 申请日: | 201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5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四荣;李卓球;尹春根;郑华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安国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应变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一种具有导电特性的高弹高强纤维材料,连续碳纤维束在轴向受载时其电阻率可随着载荷大小而改变,即表现出力阻效应。但是,由于连续碳纤维束本身电阻率非常低,而这种轴向力阻效应中电阻率的变化量又非常小,使得对测试仪器的要求很高。因此,基于连续碳纤维轴向力阻效应的应变传感器具有局限性。
为使连续碳纤维具有一定阻值又不至于太长,同时限制碳纤维束仅在轴向受载,形成单向应变传感,将连续碳纤维束按栅型几何形式成型于树脂基体中,形成碳纤维敏感栅(简称碳纤维栅)。这种结构形式与直段连续碳纤维相比,一方面提升了连续碳纤维的阻值,使得其电阻可以准确测量,另一方面其传感敏感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采用树脂作为基体,材料特性的稳定性也得到了保证。因此,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是一种既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又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的传感器。
专利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覆盖面积大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树脂基栅型碳纤维束,导电胶,电极,垫板,防护层;所述的树脂基栅型碳纤维束由一束连续碳纤维以栅型几何形式成型于树脂基体中构成,在所述的树脂基栅型碳纤维束的两端表面涂有导电胶,导电胶上面粘有电极,所述的树脂基栅型碳纤维束碳纤维、树脂基体、导电胶和电极均被固定在垫板上形成一体,在上述的结构外表涂有防护层,形成一个完整的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极的个数为2、4或多于4的偶数。电极为金属导电丝。
所述的栅型结构为直栅型或斜栅型。
所述的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中,所述的树脂为环氧类树脂或不饱和树脂。
所述的导电胶为银胶材料;
所述的防护层为防紫外线的树脂材料。
本发明的一种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1)裁剪一束连续碳纤维;
2)在所裁剪碳纤维束的两端涂覆导电胶,并粘贴导电电极;
3)在垫板上将碳纤维束铺设成栅的形状,采用树脂浸润,使之在垫板上整体成型,所述树脂为环氧树脂,并加入固化剂低分子650聚酰胺树脂,或为不饱和树脂,并加入促进剂环烷酸钴和固化剂过氧化甲乙酮;所述的垫板为薄膜垫板;
4)涂覆防护层,并保证表面平整;
5)常温下进行固化处理;对于特殊需耐温度的传感器所采用的树脂,依据树脂体系要求的固化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固化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碳纤维束按栅型结构的铺设,形成树脂基碳纤维敏感栅。该敏感栅受力产生变形而导致电阻产生变化,通过设置在碳纤维上的电极,采集这种电阻的变化,从而实现变形传感的功能,这种结构形式与轴向受载的连续碳纤维相比,其传感灵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2、这种树脂基碳纤维栅可直接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粘接,由于两者的材料性能相近,因此这类碳纤维栅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本征传感器,其应变可较方便地测量出结构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直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结构主视图;
图2为直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结构俯视图;
图3为斜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结构主视图;
图4为斜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结构俯视图;
图中标识含义:1-树脂基栅型碳纤维束;2-导电胶;3-电极;4-垫板;5-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直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制作
直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结构如图1、图2所示,碳纤维按与变形测试一致的方向铺设,该传感器包括树脂基栅型碳纤维束1,导电胶2,电极3,垫板4,防护层5,所述的树脂基栅型碳纤维束由一束连续碳纤维以直栅型几何形式成型于树脂基体中构成,树脂基栅型碳纤维束两端表面涂有导电胶2,导电胶上面粘有电极3,所述的树脂基栅型碳纤维束、树脂基体、导电胶和电极被固定在薄膜垫板5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栅型碳纤维应变传感器,整个传感器表面涂覆有防护层5。其中:树脂为环氧类树脂或不饱和树脂;导电胶为银胶材料;防护层为防紫外线的树脂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3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光电热集热板热水器
- 下一篇:一种节水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