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空心莲子草生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7002.4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7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富;刘伟;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M21/02;A01G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麦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7 | 代理人: | 董红曼 |
地址: | 20006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空心 莲子 生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立体植物替代控制空心莲子草生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俗称水花生,属苋科莲子草属,原产于南美洲,目前在各大洲均有分布,是世界公认的恶性杂草之一,2003年我国公布的首批16种重要入侵物种中,空心莲子草名列前三甲。日本侵华期间由日本人引至上海郊区作马饲料,以后逸为野生;20世纪50年代,江、浙、沪等省市逐步推广为猪羊饲料;60-70年代又引入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70年代引入长江以北的河北、北京、山东、辽宁等省;近期,南四湖流域部分河流发现空心莲子草块状或带块分布。
空心莲子草的生长,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短时间可以起到净水效果,但空心莲子草的利用价值不高,而且其生长会抑制其它生物的生长。在河流中,其生长在河流两岸并向河道中央发展,严重的时候覆盖整个河道,其匍匐交错生长,形成厚厚的一层“绿毡”覆盖在水面,严重时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甚至完全阻止了大气复氧,导致水体迅速处于厌氧状态,好氧生物灭绝。同时由于其生长力旺盛,其它高等植物逐渐消失,造成植物群落单一化、最终河道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河道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甚至崩溃,河道景观生态功能丧失。据保守估计,每年空心莲子草在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亿元。
目前,控制空心莲子草生长的方法有物理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是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挖除,这种控制方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去除不够彻底,需连年拔除。中国专利文献CN101228865 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成分利用的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灭活方法》,是将拔除后的空心莲子草堆集后,经预热炉预热干燥,放入锅炉内作为生物燃料燃烧耗尽成灰,这种方法无法去除空心莲子草生长的根系。化学防治方法是使用除草剂灭除,但是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如中国专利文献CN1843115 公开的《2-乙酰基-3,4-二羟基-5-甲氧苯基-乙酸在抑制空心莲子草生长中的应用》和CN101785451A公开的《一种水域空心莲子草的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是通过昆虫(例如空心莲子草叶甲)、病原菌(如CN1214726C公开的《一种防治恶性杂草水花生的菌株、菌剂及应用》)等天敌,但这种方法由于安全试验的严格性和建立种群的长期性尚不能大规模推广,且空心莲子草叶甲在黄河以北地区无法越冬生存。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污染、控制效果好,同时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的立体植物替代控制空心莲子草生长的方法。本发明的创新在于通过物理方法挖除空心莲子草后,利用构建滨水芦苇群及河道内生态系统,防止了空心莲子草重新扎根、蔓延,以达到持续性地控制空心莲子草生长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植物替代控制空心莲子草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河道岸边的空心莲子草,然后构建河道滨水带芦苇群,并由河岸两侧向河道中央方向依次构建水生植物群落。
其中,所述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河道岸边的空心莲子草是指,在当年12月份到次年3月份,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挖除河道岸边的空心莲子草,并进行深40-50cm的翻耕或碎根处理。
其中,所述构建河道滨水带芦苇群的方法为,自次年3月份开始,在河道岸边的滨水带区域种植芦苇幼苗,所述芦苇群的种植密度为4-6丛/m2,每丛3-5株芦苇,所述芦苇群的种植面积占河道面积的5%-8%。
其中,所述河道内水生植物群落由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构成。
其中,所述挺水植物带种植于常水位0-0.5m的水深处,种植密度为25-30株/m2,所述挺水植物带的种植面积占河道面积的10%-15%。所述浮叶植物带种植于常水位为0.5m-1.0m的水深处,种植密度为20-25株/m2,所述浮叶植物带的种植面积占河道面积的5%-10%。所述沉水植物带种植水深为两倍透明度以上的水域内,种植密度为25-30株/m2,所述沉水植物带的种植面积占河道面积的4%-15%。
其中,所述挺水植物是紅蓼、香蒲、旱伞草、菖蒲;所述浮叶植物是大漂、睡莲;所述沉水植物是黑藻、菹草、苦草、金鱼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7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补骨脂素作为农业杀菌剂或杀虫剂的用途
- 下一篇:一种山药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