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消色电子照相用色调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1468.3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3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占部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9/08 | 分类号: | G03G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消色 电子 照相 用色 调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照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9年11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263489号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于能够通过消色来除去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电子照相用色调剂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含有隐色染料(leuco dye)、显色剂并根据需要加入消色剂且通过消色能够除去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电子照相用色调剂的制备方法中,通常采用熔融混炼法。所谓熔融混炼法是这样的方法,即:将粘结树脂、隐色染料、显色剂、蜡等脱模剂以及带电控制剂等熔融混炼,冷却后,微粉碎,分级,制备预期的色调剂粒子。
但是,用熔融混炼法混炼时的混炼物温度与消色起始温度之间不存在足够温度差时,隐色染料与显色剂的结合在局部加热的部分断开,可能生成无色粒子。并且,为了通过消色剂的作用而消色,隐色染料与显色剂分离的同时,显色剂必须与消色剂相接触。但是,加热熔融的粘结树脂中显色剂和消色剂的扩散要有一定时间,结果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消色。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消色电子照相用色调剂的制备方法及用该制备方法制备的可消色电子照相用色调剂。
本发明的可消色电子照相用色调剂(以下,简称为色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在分散液中加热隐色染料和呈色消色控制剂而呈色,从而构成赋予色调剂颜色的着色剂,其中,上述呈色消色控制剂具有与上述隐色染料反应后引发呈色的具有显色作用的结构和通过阻碍上述隐色染料与上述具有显色作用的结构接触而引发消色的具有消色作用的结构;通过高压式微粒化法将分散液中的上述着色剂微粒子化;以上述呈色消色控制剂不发生结晶化的冷却速度,将分散液中被微粒子化的上述着色剂冷却至低于呈色消色控制剂的熔化起始温度,从而得到保持呈色的着色剂微粒子;以及将上述着色剂微粒子、粘结树脂微粒子和脱模剂微粒子凝集以及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用色调剂的制备方法的一例的处理流程;以及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构成以及使用实施例色调剂进行图像形成时的图像浓度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制备了含有隐色染料、呈色消色控制剂、粘结树脂和脱模剂的色调剂。首先,说明色调剂的构成成分。
所使用的隐色染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适宜设定。例如,二苯基甲烷苯酞(diphenylmethane phthalide)类、苯基吲哚基苯酞(phenylindolyl phthalide)类、吲哚基苯酞类、二苯基甲烷氮杂苯酞(diphenylmethane azaphthalide)类、苯基吲哚基氮杂苯酞(phenylindolyl azaphthalide)类、荧烷类、苯乙烯基喹啉类和二氮杂若丹明内酯类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经东芝泰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14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烟机用的滤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过滤循环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