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测量炉膛出口氧量来测量干排渣机漏风量的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4370.7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2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景兴;邹天舒;冷杰;蒋翀;纪宏舜;李彦龙;徐宪斌;韩志华;吴惠文;梁明文;苏东;刘学增;吴炬;张振杰;王文生;宋大勇;高继录;袁德权;陈大为;张家维;綦明明;丛日成;李含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2/00 | 分类号: | G01F22/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00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测量 炉膛 出口 氧量来 干排渣机 漏风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测量干排渣机漏风试验方法及干排渣机漏氧量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干排渣技术最早由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发明,其核心技术采用空气对高温炉渣进行冷却,将炉渣在干燥状态排出系统。1987年意大利MAGALDI公司研制出MAC干排渣系统,并首先在意大利本土应用,目前在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得到推广,已成为锅炉水力排渣的换代产品。
1997年我国三河电厂2×350MW机组首次使用该技术。由于该系统最显著的特点节省大量的用水,属于节能环保新技术,因此,近年来,国产化干排渣系统已被国内多家火电厂在改造或新建工程中应用,且多应用于50~1000MW燃煤锅炉。随着应用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运行中如何确定漏风量,成为优化该系统运行方式,评价锅炉效率及经济性,以及为设计提供可靠数据的关键因素,但至今尚没有公认的试验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干排渣机漏风试验方法,其目的是解决如何确定干排渣机漏风量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通过测量炉膛出口氧量来测量干排渣机漏风量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
①、在锅炉炉膛出口处预设氧量测量点;
②、将磨煤机给煤控制解为手动,风量投自动运行;
③、将送风机控制方式解为手动运行;
④、开启锅炉及干排渣机进行试验,试验期间保持锅炉燃用煤质稳定,并使锅炉在60%负荷下运行,且在此期间不对锅炉吹灰,不对锅炉投油助燃;
⑤、锅炉投用:通过手动控制送风机来保持干排渣机各进风风门开度不变,待机组运行稳定后,对锅炉炉膛出口的氧量进行测量;
⑥、锅炉停用:待上述参数测量、记录完毕后,将干排渣各进风风门、关断门全部关闭,使其漏风接近为零,待上述工况稳定后,重新对锅炉炉膛出口的氧量进行测量;
⑦、根据“⑤”步骤和“⑥”步骤中的结果得出干排渣机的漏风量。
“⑦”步骤中的具体方法为:根据“⑤”步骤和“⑥”步骤中所得的锅炉炉膛出口的氧量来分别得出锅炉投用、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炉膛出口空气量,然后对锅炉投用、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炉膛出口空气量进行比较,所得数据就是干排渣机漏风量。
“⑦”步骤中的具体方法中还需要测得以下数据:锅炉投用和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的平均燃煤量;锅炉投用和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的炉膛出口平均一氧化碳量;锅炉投用和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燃料应用基硫的含量;锅炉投用和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燃料应用基氢的含量;锅炉投用和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燃料应用基氧的含量;锅炉投用和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燃料应用基碳的含量;锅炉投用和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燃料应用基灰分的含量;锅炉投用和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炉渣和飞灰灰量占燃料总灰量的质量含量以及锅炉投用和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炉渣、飞灰中含碳量。
得出漏风量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ΔV=V1-V2=m1α1V1-m2α2V2 (1)
式中:
ΔV——干排渣机漏风量;
m1、m2——锅炉投用、停用干排渣机期间测得的平均燃煤量,kg;
α1、α2——锅炉投用、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炉膛出口平均过量空气系数;
V1、V2——锅炉投用、停用干排渣机期间炉膛出口空气量,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43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