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金属表面的嵌锚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9132.7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9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陆东方;鹿存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正菱涂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1/10 | 分类号: | B24C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金属表面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具体是一种新型金属表面的嵌锚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表面进行涂装前基本都需要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有两种:化学处理和机械处理。化学处理方法主要针对冷轧薄钢板或非铁金属如铝、锌等,机械处理方法主要针对较厚钢材。机械处理方法中最主要是抛(喷)丸或喷砂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金属表面的氧化皮、焊渣、铁锈、油污等清理干净,达到涂装需要的除锈标准,一些表面处理要求还进一步限定了最大粗糙度,即嵌锚深度。由于金属表面涂装涂层的附着力不仅与金属表面的除锈等级和表面积有关,而且与金属表面的嵌锚结构密切相关,在附着力或湿附着力要求较高的条件下,仅仅符合表面除锈等级和嵌锚深度的标准,仍然不能满足附着力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金属表面粗糙度影响涂层附着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金属表面的嵌锚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不仅满足除锈等级和嵌锚深度标准,而且使涂层具有极高附着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是:选取12~25目钢丸,对金属表面进行抛丸清理,除去表面的氧化皮、焊渣、铁锈、油污等附属物,清理后的金属表面含有较多凹坑形状,选取18~20钢丸,等对清理后的金属表面进行二次抛丸处理,丸粒的飞射角度控制在与待处理金属表面成锐角方向,丸粒的飞射角度于20°~60°为宜,完成后的金属表面形成带有斜穴、横穴及倒穴状嵌锚结构的金属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金属表面的嵌锚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使得金属表面在涂装防护涂层后,涂层附着力或湿附着力显著提高,从而增强涂层的防腐蚀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是为处理后的嵌锚结构的金属表面示意图。
图中1.斜穴,2.凹坑,3.横穴,4.倒穴,5.金属表面。
具体实施例
将6mm厚度的热轧钢板,用25目的普通钢丸进行抛丸处理,清理金属表面的氧化皮、铁锈、焊渣、油污等,除锈等级达到Sa2级,经500倍光学显微镜观察,金属表面5为不规则的凹坑2状,且具有部分铁锈粉尘等;再用硬度为RC45,粒度18目的棱角钢砂对金属表面5进行抛(喷)丸处理,角度控制在50°,最后用压缩空气吹净金属表面,经500倍光学显微镜观察,金属表面5形成斜穴1、横穴3、倒穴4状嵌锚结构,未有铁锈粉尘。用纯环氧型粉末涂料涂装处理后的金属表面5,经过200℃,10min烘烤固化,室温调节24h后,用拉开法测量其附着力,结果显示涂层破坏,进而将试件放入湿热箱中,进行1000h湿热试验,然后测量其湿附着力,结果显示附着力明显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正菱涂装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正菱涂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9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