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波谐振器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3559.6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5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庞慰;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浩 |
主分类号: | H03H9/17 | 分类号: | H03H9/17;H03H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519015 广东省珠海市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波 谐振器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a)具有空气腔的基底;
(b)在基底上形成的第一钝化层,且位于空气腔上方;
(c)在第一钝化层上形成的种子层,第一钝化层阻止种子层与谐振器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d)在种子层上形成的多层结构;以及
(e)在多层结构上表面形成的第二钝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多层结构包括:
(a)在种子层上形成的底部电极;
(b)在底部电极上形成的压电层;以及
(c)在压电层上形成的顶部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多层结构包括:
(a)在种子层上形成的第一底部电极;
(b)在第一底部电极上形成的第一压电层;
(c)在第一压电层上形成的第一顶部电极;
(d)在第一顶部电极上形成的解耦层;
(e)在解耦层上形成的第二底部电极;
(f)在第二底部电极上形成的第二压电层;以及
(g)在第二压电层上形成的第二顶部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钝化层的构成材料为碳化硅、氧化铝、金刚石、类金刚石炭(DLC)、氧化硅、氮化硅及疏水聚合物中的一种或是两种以上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钝化层材料和第一钝化层材料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钝化层的厚度为10~10000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子层的构成材料为氮化铝、氮氧化铝、氮化钨、氮化钛钨、氧化硅、氮化硅及碳化硅中的一种或是两种以上混合物。
8.一种制造声波谐振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带有牺牲层的基底;
(b)在牺牲层上形成第一钝化层并延伸至整个基底;
(c)在第一钝化层上形成种子层;
(d)在种子层上形成多层结构;
(e)在多层结构上表面形成第二钝化层;以及
(f)将牺牲层从基底移除以形成空气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声波谐振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多层结构的过程包含下述几个步骤:
(a)在种子层上形成底部电极;
(b)在底部电极上形成压电层;以及
(c)在压电层上形成顶部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声波谐振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多层结构的过程包含下述几个步骤:
(a)在种子层上形成第一底部电极;
(b)在第一底部电极上形成第一压电层;
(c)在第一压电层上形成第一顶部电极;
(d)在第一顶部电极上形成解耦层;
(e)在解耦层上形成第二底部电极;
(f)在第二底部电极上形成第二压电层;以及
(g)在第二压电层上形成第二顶部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声波谐振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钝化层的制作材料为碳化硅、氧化铝、金刚石、类金刚石炭(DLC)、氧化硅、氮化硅及疏水聚合物中的一种或是两种以上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声波谐振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钝化层的构成材料和第一钝化层的构成材料相同或者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声波谐振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钝化层的厚度为10~10000埃。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声波谐振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种子层的构成材料为氮化铝、氮氧化铝、氮化钨、氮化钛钨、氧化硅、氮化硅及碳化硅中的一种或是两种以上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浩,未经张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355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