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静浮力飞行器中的重量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4865.3 | 申请日: | 201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4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梁浩全;祝明;郑泽伟;梁灶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5/00 | 分类号: | G05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浮力 飞行器 中的 重量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应用于静浮力飞行器中的重量调节装置,属于飞行器机载硬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重量调节装置壳体、重量调节装置控制器等。
背景技术
在依靠静浮力来平衡重力的飞行器中,控制飞行器的升降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因此,机载重量调节装置是实现飞行器稳定升空和安全降落的关键设备。一般的重量调节装置主要使用电机打开阀门来使装载物落下进行重量调节,这种方式电机容易被重物卡住且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可靠性不高,同时耗电量较大。为解决此问题,本发明应用磁场原理来实现重量的连续量调节,并使用切割器控制装置的开关量调节,以及使用微动开关实现装置的状态反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的耗电量。
本发明的重量调节装置属于飞行器机载硬件的一部分,可以应用于静浮力飞行器的升降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静浮力飞行器中的重量调节装置,应用该装置,可以可靠的实现静浮力飞行器的重量调节,根据需求来控制重量调节的速度,并具有开关量调节的功能,提高调节重量的可靠性,降低系统耗电量。
本发明是一种应用于静浮力飞行器中的重量调节装置,其主要内容包括重量调节装置壳体和重量调节装置控制器两部分。
重量调节装置壳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装载重物的空间,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并且本身的重量轻,可以在飞行器上安装连接。重量调节装置壳体呈倒梯台状,由壳体框架、四块侧面板和一块顶面板组成,使用螺钉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其中所有零件都使用铝合金作为材料。
重量调节装置控制器主要作用是实现重量的连续量调节,开关量调节和开关量状态反馈的作用。控制器主要包括:
一个控制器壳体,用于固定控制器中所有元部件。顶部设有圆孔,用于安装连续量调节组件并连续量调节组件中的铁芯能够嵌在圆孔中;侧壁有两个螺纹安装孔,用于安装开关量状态反馈的微动开关;
一个控制器悬挂耳片,固定在控制器壳体外表面,通过销钉和壳体悬挂耳片相连,从而实现重量调节装置壳体和控制器的连接,并使控制器可绕着销钉转动;
控制器绳索固定耳片,固定在控制器壳体外表面,通过绳索把控制器的另一侧也与重量调节装置的壳体相连,把壳体和控制器组成一个固定不动的整体;
一个航空插头,固定在控制器壳体上,用于实现控制器壳体外部和内部信号的连通;
控制器端盖,把控制器密封起来,并同样设有一圆孔,使连续量调节组件中的铁芯能够穿过此圆孔;
连续量调节组件,由两块组件框架上下面板、两块组件框架侧面板、一个电磁线圈、一个铁芯和两块永磁铁组成。其中,铁芯嵌在电磁线圈的内圆柱面上,而铁芯本身是中空的圆柱状,以便重物从铁芯中间的圆柱孔中落下。框架的上下面板和侧面板形成一个四方体框架,把电磁线圈嵌入到框架中。同时永磁铁用螺钉固定在组件框架的两侧面板上。整个连续量调节组件嵌于控制器壳体的内部,使铁芯穿过控制器壳体和控制器端盖的圆孔。
一个微动开关,固定在控制器壳体的内侧壁上,与侧壁上的两个螺纹孔相连,用于反馈控制器与壳体是否分离的信号。
为了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增加开关量的调节来实现一次性的抛重,本发明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电控的切割器,安装在连接绳索上。
本发明为一种应用于静浮力飞行器中的重量调节装置,应用该装置,可以实现静浮力飞行器重量的连续量调节和开关量调节,并可以反馈调节装置的状态,加强了重量调节装置的可靠性,且整个装置耗电量小,满足飞行器的功率要求。该重量调节装置已在某型静浮力飞行器上得到成功应用。
附图说明
图1重量调节装置总体图1
图2重量调节装置总体图2
图3重量调节装置壳体图
图4重量调节装置壳体框架图
图5重量调节装置控制器详图
图6控制器中连续量调节组件详图
图7重量调节装置开关量控制后的动作图
图号说明:
11重量调节装置壳体 12重量调节装置控制器
13壳体和控制连接销钉 14壳体和控制连接绳索
15切割器
21重量调节装置壳体框架 22壳体侧面板
23壳体顶板
31壳体侧肋 32壳体底肋
33壳体顶肋 34壳体中间加强肋
35壳体下底板 36壳体悬挂耳片
41控制器壳体 42控制器悬挂耳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4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轮鼠标
- 下一篇:水下航行器组合导航与控制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