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基酸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4078.9 | 申请日: | 201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0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闫龙翔;刘西莉;贾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1/08 | 分类号: | C05F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酸 复合 微生物 肥料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谷氨酸或味精(谷氨酸是生产味精的主要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母液通过喷浆造粒后的氨基酸有机颗粒剂生产高效环保颗粒复合微生物肥的生产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大量化肥的施用,土壤板结,水质下降,农产品严重污染,整个农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如何维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受到严峻挑战,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必须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发展,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传统的化肥产业深陷困局,新型肥料却有了很好的发展空间,究其原因是由于新型肥料中的“新”,新的科学技术、新的施肥理念和新的产品优势。作为生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新型肥料微生物肥料,已成为农业部重点推广产品。但由于微生物肥料的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在我国市场上高质量的产品还很少。具权威部门估计:在未来的五年内,微生物肥料的年需求量将达到化肥用量的30%,市场容量将达到4200万吨,而我国微生物肥料现在的年生产量不足3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根据根际土壤微生态学和植物营生理学原理,以多功能微生物活性菌(固氮菌、解磷菌、钾细菌)为核心,以优质肥料型有机质为载体,再配以少量的无机养分及微量元素加工而成的具有无污染、无公害,适于生产绿色食品的新型肥料。这种新型肥料既能向农作物供肥,又可向作物根际土壤引植有益微生物优势群体,达到肥田壮苗、促生防病及优质高产的目的。按照农业部复合微生物肥料行业标准NY/T798-2004的要求,有效活菌数是本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效活菌数量必须大于2千万个/克、总养分(N+P2O5+K2O)必须大于6%。但要保证高的活菌数量,占产品配方比例70%-80%的载体原料是影响活菌数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市场上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1、主要利用草炭或腐植酸作为有机载体。草炭和腐植酸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C/N比符合微生物的生存条件,能够保证微生物的活菌数量。但草炭和腐植酸属于矿物质,受国家资源的限制,大量开采会破坏生态,而且施在土壤中很难溶解,其中的有机质和腐植酸很难被作物利用,影响肥效,同时草炭和腐植酸的价格也逐年上涨,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在逐年提高。
2、产品剂型主要以粉状为主。由于复合微生物肥料中含有活菌,造粒过程中的烘干对活菌数量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由于草炭和腐植酸属于矿物态有机原料,造粒后更难溶解,粒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效果。但北方很多地方耕地属于机播,粉状产品无法使用,所以不颗粒化,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大量使用和推广。
3、用圆盘和转鼓造粒成球率低,颗粒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影响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廉价的、生物活性高的、可溶性的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同时资源利用率高、环保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氨基酸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方法,包括菌剂的制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固体菌剂的制备:将用于肥料领域的微生物菌利用发酵设备发酵生产,用吸附介质吸附后,将菌剂粉碎,菌种有效活菌总数达到3×108个/克以上;
(2)造粒:将氨基酸废液经过喷浆造粒制成颗粒氨基酸有机颗粒剂;
(3)菌剂包衣:将氨基酸有机颗粒剂加入造粒机中,在造粒机转动时将步骤(1)得到的菌剂按照占成品复合微生物肥料5-15%的重量比例加入,并将菌剂均匀撒在有机颗粒剂表面,喷雾状加水或氨基酸废液使菌剂粘附在有机颗粒剂表面,形成菌剂包衣;将均匀菌剂包衣的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冷风烘干,烘干温度进口温度在120-150℃,在烘干筒中物料温度不高于80℃。
此烘干温度为低温烘干,可以保证菌剂的活性。
氨基酸有机颗粒剂的基本性状见表1,具体生产流程见图1。
表1:氨基酸有机颗粒剂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氨基酸有机颗粒剂的总养分含量(N+P2O5+K2O)%大于6%,已经达到了《复合微生物肥料》农业行业标准(NY/T798-2004)总养分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40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