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的节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300582.7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5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任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6 | 分类号: | F25B4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30040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节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节流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调节室内温度并使其保持在用户所需状况的家用电器装置,主要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通过其制冷系统内循环的制冷剂与室内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室内降温或升温,为人们提供新鲜、舒适的空气环境。
空调器的制冷循环系统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等组成,空气循环系统由进出风格栅、空气过滤装置、风扇及风扇电机等组成。空调器的制冷循环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的运行由电器控制系统控制,如空调器的制冷或供热运行、除湿运行、出风口和进风口电机控制以及风扇风速控制和室温的设定等。
在夏季,制冷循环系统内的制冷剂按蒸发-压缩-冷凝-膨胀的顺序进行制冷循环,实现空调器制冷状态运行。即,从压缩机吐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换向阀进入室外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变成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节流装置降温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进入室内蒸发器蒸发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与蒸发器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制冷剂返回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后再继续进行制冷循环。在制冷循环系统中,节流装置的作用是降压降温,将液态制冷剂从冷凝压力减小到蒸发压力,便于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通过节流装置的制冷剂的流量,也就是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直接影响制冷循环系统的制冷效率。因此,有的节流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所通过的制冷剂的流量,也就是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
一般来说,单路空调系统通常采用毛细管作为节流装置。毛细管由内径细的紫铜管构成,给流动的制冷剂以较大阻力,使高压液态制冷剂降压和降温,便于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但是单纯采用毛细管做节流装置的空调器的制冷系统不能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所以一般采用双毛细管结构。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制冷循环时,单向阀导通,两根毛细管同时起节流作用。而制热运行时,单向阀截止,只有一根毛细管起节流作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空调的节流装置带有毛细管和单向阀双重结构,造成结构复杂且容易导致泄露,安装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了用户的产品使用感受,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的节流装置,其通过冷媒管与冷凝器和蒸发器连接,对流经其内的冷媒起到限流降压作用,其包括管体;固定设置在管体内一侧的第一支架,所述的第一支架形成有贯穿通道且其一端为锥形口;以及一个可封闭所述锥形口的第一阀芯,所述的第一阀芯轴向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道。
所述的管体内部另一侧的还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的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的通道相邻端端部形成有锥形口;可封闭所述的锥形口的第二阀芯,所述的第二阀芯的轴向开设有贯通的第二通道,且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8)直径不同。
第二通道的直径为第一通道直径的1.5~3倍。
所述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过滤器。
所述的管体分为三部分,端口可拆卸地与中间部分密封连接。
所述的管体两端的端口直径不同。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节流装置,通过不同口径的阀芯实现不同空调不同工作模式下不同流量的的节流降压,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省去了易出现问题的毛细管,两端设置过滤装置,避免了其内阀芯堵塞,且易于拆卸,使得空调的品质得到改善,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节流装置的截面视图;
图4为装配有本发明节流结构的空调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3005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惯性测量单元精度补偿的方法
- 下一篇:交互吸附式太阳能风能致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