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锰渣-固废混合烧结制砖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300541.8 申请日: 2010-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1767978A 公开(公告)日: 2010-07-07
发明(设计)人: 彭兵;柴立元;王佳;张金龙;张强;闵小波;王云燕;杨志辉;王海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大学
主分类号: C04B30/00 分类号: C04B30/00;C04B18/08;C04B18/14
代理公司: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代理人: 邓建辉
地址: 410083湖南***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混合 烧结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电解二氧化锰生产过程中的洗滤渣(下文中简称“锰渣”)与页岩和粉煤灰等固体废物混合烧结制砖的工艺。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城乡建设、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各种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大幅度增加。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主导墙体材料一直是实心粘土砖,长期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工艺落后、设备简陋、产品单一、毁田、污染环境、生产煤耗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我国历年堆积的工业废渣多达70多亿吨,占用土地100多万亩,污染十分严重。《中国21世纪议程》发展战略中要求墙体材料向节能、节土、利废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用于制砖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底泥和各类尾矿(如石膏尾矿、硫铁矿渣、铜尾矿、高硅铁尾矿、石棉尾矿)等,制备工艺分为高温烧结和蒸压养护两大类。虽这些生产墙体材料的工艺都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并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但利用锰渣制砖生产工艺复杂、难度大,全面开展掌握其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需要相当的技术力量和生产实践经验,目前国内还没有利用锰渣固废混合烧结制砖的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节约能耗的锰渣固废混合烧结制砖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锰渣固废混合烧结制砖的方法,将干燥至恒重的锰渣、页岩、粉煤灰按一定配比一起混合粉磨或分别粉磨后再混合,并按一定级配要求过筛后得到固废混合烧结砖的制备原料,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腐植酸钠稳定剂和清水搅拌均匀并陈化一段时间,再经挤出机制成样块,最后经干燥、焙烧、冷却等热处理工序得到固废混合烧结砖成品,首先将经95-125℃干燥至恒重的20-70wt%锰渣、27-73wt%页岩和3-7wt%粉煤灰,一起粉磨或分别粉磨至原料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2mm以下的占95%以上、1mm以下的占90%以上、0.5mm以下的占70%以上的级配要求再经混合,得到固废混合烧结砖的制备原料;然后加入为原料质量的3-5%的腐植酸钠稳定剂和为原料质量25-35%的清水,搅拌均匀后置于室内陈化1-3d;然后放入挤出机中制成样块,再于120-140℃干燥8-24h或采用室外自然风干6-8 d;最后以40-60℃/h的速率升温至950-1050℃煅烧2-6h,再经随膛冷却,制成锰渣固废混合烧结砖样品。

经挤出机制成的样块的尺寸为240mm×115mm×53mm。

所述的挤出机为真空挤出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锰渣固废混合烧结制砖的方法,粉煤灰的适量添加补充了SiO2与Fe2O3,有利于改善砖块的性能并增强其对重金属锰的固化效果,此外粉煤灰中少量的未燃烧质还有利于改善烧结效果、缩短烧结时间、节约能耗;该方法的烧结温度随着锰渣掺入量的增加而降低,当锰渣掺入量超过30%后降低尤为明显,比粘土砖的烧结温度低50-150℃。

本发明以电解二氧化锰渣为主要原料,以页岩替代粘土作为辅助原料,并在此基础上添加粉煤灰调整组分,通过配料预处理制模干燥焙烧冷却工艺制备锰渣固废烧结砖,实现了“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本方法在“大宗”资源化利用锰渣和页岩的同时,兼顾“消化”了一定量的粉煤灰。同时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实现了重金属锰的固化和制砖烧结温度的降低;通过添加稳定剂等预处理手段,解决了砖块在烧制过程中的形变问题。所制备的烧结砖性能符合《GB5101-2003烧结普通砖》要求,放射线检素限量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要求,腐蚀性及浸出毒性分析符合《GB5085.1-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要求,室内存放的放射氡符合《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本发明填补了国内利用锰渣和固废制砖的技术空白。

附本发明所用固废原料的成分(以主要氧化物计)列表:

表1锰渣主要成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3005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