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沙箱作为连续梁临时支座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300366.2 | 申请日: | 201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积海;张杰;王军;王伟;肖绪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45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作为 连续 临时 支座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临时支座的施工方法,具体为一种利用沙箱作为连续梁临时支座的 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梁0号块施工时,通常采用临时支墩或临时支座作为临时支撑体系。临时支墩在使 用时对基础的承载力要求较高,而且随着墩身1-1高度的增加,施工难度和安全隐患也随之 增加,尤其是在桥墩处于水中以及地基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方法会急剧加大施工难 度,增加施工成本(图1),图1中的1-2为承台、1-3为钢管、1-4为永久支座、1-5为梁体。 混凝土临时支座的设计,则保证了梁体在墩顶的临时存放阶段的安全稳定,降低施工难度。 但以上两种临时支撑体系在拆除时均存在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证了梁体在墩顶的临时存放阶段 的安全稳定,降低施工难度同时还保证了在体系转换过程中临时支座拆除时的快速、均匀、 安全、便捷的一种利用沙箱作为连续梁临时支座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沙箱作为连续梁临时支座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沙箱,所述的沙箱包括上垫板和沙筒,所述的上垫板包括上钢板和连接在所 述的上钢板底部的钢管,在所述的钢管内浇注有混凝土,所述的沙筒包括钢筒和连接在所述 的钢筒底部的下钢板,在所述的钢筒的下部侧壁上开有至少一个泄沙孔,在位于所述的泄沙 孔处的钢筒内壁上焊接有螺母,所述的螺母与螺栓相连;
(b)在所述的钢筒内放入沙子,沙子分层放入,并用小锤敲击,以提高密实度,沙子 填至设计高度后将上垫板的钢管套入钢筒;
(c)沙箱预压,在8-13Mpa的压强下用重物压在所述的沙箱上钢板上对沙箱进行预压处 理,预压处理后使沙箱的整体高度高于永久支座的顶面高度3-5mm,钢筒顶面低于永久支座 5cm以上,然后用连接板将钢管的外壁与钢筒顶部内壁之间进行连接;
(d)沙箱就位,将预压后的多个沙箱放置于墩顶指定位置,测量调整使沙箱上钢板顶 面高于永久支座顶面35mm,钢筒顶面低于永久支座5cm以上后,用水泥浆对钢管的外壁与钢 筒的顶部内壁之间进行填封以确保钢筒内沙子不会溢出;
(e)连续梁施工,连续梁施工时将连续梁0号块模板铺设于沙箱上钢板上;
(f)沙筒泄沙,在连续梁施工完成后,连续梁开始体系转换时,将多个沙箱下部泄沙 孔上的螺栓拆除,并对沙箱进行敲击使沙子缓慢流出,上垫板随沙子下落,下落至上钢板与 钢筒接触时将沙箱吊至地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利用沙箱作为连续梁临时支座不需要硬化地基或浇注混凝土基础,不受施工环境影响, 墩身在软质土层或河道内时也可使用。与临时支墩相比,沙箱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以有 效提高施工效率,尤其在墩身为高墩时,利用沙箱作为连续梁临时支座的施工方法有效地的 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安全系数。沙箱的加工材料为钢板及沙子,体积小,节省材料,很 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且在施工结束后钢筒及沙子均可再次使用,现场无废料残留,在 节约成本的同时,还有效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临时支墩的施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的沙箱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沙箱的俯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沙箱的位置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利用沙箱作为连续梁临时支座的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详细说明如下。
沙箱临时支座11的工作原理:
沙箱临时支座是以钢筒为容器,利用封闭钢筒内的干燥沙子,在钢筒底部或侧面打开开 口时易流出从而减少钢筒内的沙子体积,使沙子上面的垫块降低的原理设计的。在一个上面 开口的钢筒盛上沙子,上面放一块略小于钢筒上口的垫块,连续梁0号块底模板放在垫块上 。当其它工序完成后,在钢筒侧面开口处放出沙子,容器内沙子体积减少,上垫板随之下落 ,即可使沙箱可以顺利从梁下取出。容器所选材料的规格尺寸可根据现场需要经材料强度及 抗倾覆验算检算后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3003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兼容两种无源光网络的波分复用器
- 下一篇:茚虫威与哒嗪硫磷复配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