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白术倍半萜复合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7210.3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8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文震;刘波;郑宗坤;游新奎;蒲一涛;刘剑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284 | 分类号: | A61K36/284;C07D307/92;A61P1/16;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白术 倍半萜 复合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成分分离纯化领域,具体涉及超临界萃取耦合分馏技术制备白术倍半萜复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倍半萜(sesquiterpenes)是指分子中含15个碳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一般通式为C15H24,分子量为204。倍半萜在植物体内常以醇、酮、内酯等衍生物形式存在于挥发油中,是挥发油中高沸点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材之一,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苦,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白术主要含有挥发油,主要由月桂烯、罗勒烯、柠檬烯、α-蒎烯等单萜类成分(分子中碳原子数通常小于15,分子量小于204);δ-蛇床烯、榄香烯、雪松烯、丁香烯等倍半萜类组分;以及苍术醇、苍术酮、白术内酯、3-β-乙酰氧基苍术酮、3-β-羟基苍术酮等以醇、酮、内酯等形式存在的倍半萜衍生物组成。倍半萜是白术挥发油的主要有效部位,其中又以苍术酮含量最高,常被用作倍半萜类化合物的代表性指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倍半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性,能抑制肝毒细胞对肝组织的破坏作用,修复肝损伤。
白术挥发油的传统提取方法多采用水蒸汽蒸馏制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时间长,挥发油中小分子单萜类物质极易氧化降解,产生过氧化物,进一步诱发苍术酮等倍半萜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严重影响所萃取的倍半萜复合物的稳定 性。为将白术挥发油中的单萜化合物脱除,进一步提高苍术酮含量,通常采取柱层析或精馏方法进行。柱层析分离步骤繁琐,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而普通精馏过程中热敏性物质容易分解,尤其是苍术酮因长时间加热而氧化降解,尽管分子蒸馏可以克服这个缺陷,但因费用昂贵,难以工业化应用。
随着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兴起,也逐渐应用到白术挥发油的萃取上。中国专利“苍术酮、含苍术酮的植物及苍术酮提取物在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中的用途”(CN1857358A)公开了一种采用超临界CO2从苍术药材中萃取苍术酮的方法,但未对其中的单萜化合物进行脱除。中国专利“白术挥发油部位的抗炎成分制备及其在制备抗炎药物的用途”(CN1682897)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获得白术挥发油部位,再经硅胶柱层析、C18硅胶反相柱层析分离精制,得到白术内酯I和白术炔类组分。这些专利尽管使用到了超临界萃取方法,但是由于超临界CO2萃取苍术酮等倍半萜成分的同时,也萃取出一些挥发性的小分子单萜类成分,如要进一步纯化,则涉及到多次柱层析,流程复杂。
超临界CO2分馏根据变温回流原理,通过改变CO2的密度,使多元混合组分在CO2中产生溶解度差异而进行分离,特别适合热敏性,沸点相近、性质相似的同系物的分离。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白术挥发油,再进入超临界分馏柱中分馏。由于单萜类成分分子量较小,而苍术酮等倍半萜化合物分子量较大,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不同。基于此,本申请通过设置不同的分馏温度与分馏压力,使单萜与倍半萜产生较大的溶解度差异,分离为单萜成分与倍半萜复合物两个馏分段,再收集不含单萜的倍半萜馏分段。超临界CO2萃取与分馏技术耦合起来,为超临界CO2介质中白术挥发油的脱萜与倍半萜复合物制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具有技术与应用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术挥发油脱除单萜并制备倍半萜复合物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72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