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法测量滤芯最大孔径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5434.0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8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锋;郭新锋;赵仕哲;杨鹏;王唯一;梁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华威化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7/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最大 孔径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法测量滤芯最大孔径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滤芯的孔道结构复杂,形状很不规则,流路较弯曲,即使是同一条流路,各处的孔径差异也很大。所以,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测量得到的孔径,并不是滤芯的实际孔径,而是将所测的孔与规则的圆形毛细管等效之后得到的是滤芯的等效孔径。
目前的过滤行业中,应用较为普遍的孔径测量方法是气泡点试验法,即:用可控制的空气压去排空孔道中的润湿液,在形成第一串气泡时,表明达到试验终点;然后,根据此时的空气压差与湿润液的表面张力以及理想毛细管圆孔之间的简单关系,计算出滤芯的等效直径。气泡点试验法是在滤芯完全浸泡的状态下进行测试的,由于浸润液静压的影响,试验终点难以判断;而且在测量中检测的是进气绝对压力,而不是进出气两侧的压力差,试验结果有较大偏差,无法真实反映滤芯最大孔径数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精度、重复性好的干法测量滤芯最大孔径的装置及方法,减小测量误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干法测量滤芯最大孔径的装置,包含有空气压缩机、温度变送器、浸润液罐、吹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法测量滤芯最大孔径的装置设置有试验腔;所述的试验腔的试验腔排气口与真空泵相连接;所述的试验腔上设置的试验腔进气口和试验腔排气口分别与差压变送器相连接。
所述的试验腔采用全封闭结构,并水平放置,测试滤芯水平安装在试验腔内。
所述的空气压缩机与试验腔之间依次连接有空气缓冲罐、一级调压阀、空气过滤器、二级精调压阀。
所述的浸润液罐与试验腔上的试验腔进气口相连接,之间设置有进液阀;所述的浸润液罐与试验腔上设置的试验腔排液口相连接,之间设置有排液阀。
所述的浸润液罐中的浸润液为分析纯的异丙醇。
所述的吹气装置与试验腔的试验腔排气口相连接,之间设置有自动排水器。
所述的浸润液罐上设置有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和差压变送器与PLC系统连接,PLC系统上连接有打印机。
一种干法测量滤芯最大孔径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安装滤芯:
打开试验腔,将测试滤芯水平安装在试验腔内,然后将试验腔进行密封;
2)滤芯浸润:
开启真空泵,对试验腔内进行抽真空,在达到设定时间后,打开浸润液罐上的进液阀,将浸润液由浸润液罐抽至试验腔内,到达所需液位后,停止真空泵,将测试滤芯进行浸润;然后关闭进液阀,打开排液阀,将试验腔内的浸润液排回至浸润液罐内。待浸润液全部排净后,完成测试滤芯的浸润过程;
3)吹气试验:
开启空气压缩机,给空气缓冲罐内充空气,之后关闭空气压缩机,打开一级调压,缓慢调节二级精调压阀,压缩空气通过试验腔进气口进入测试滤芯中心,对测试滤芯进行吹气;当吹气装置内产生第一串气泡时,达到试验终点,关闭所有阀门;
4)数据处理:
试验过程中,温度变送器读取的温度数值和差压变送器读取的差压值传送到PLC系统,试验数据经处理后,处理结果通过打印机输出。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真空浸润方法进行测量,大幅缩短了浸润时间;差压方法的应用,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干法全封闭测量,解决了浸泡状态下液体静压对测量数据的影响;设计合理,重复性好,测量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空气压缩机,2-空气缓冲罐,3-温度变送器,4-浸润液罐,5-吹气装置,6-自动排水器,7-一级调压阀,8-空气过滤器,9-二级精调压阀,10-试验腔,11-测试滤芯,12-真空泵,13-打印机,14-PLC系统,15-差压变送器,16-管道系统,17-进液阀,18-排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装置设置有全封闭结构的试验腔10,并水平放置,测试滤芯11水平安装在试验腔10内。全封闭结构的设计,确保了气体的集中导流,并能及时准确地判断试验终点,避免环境因素干扰;水平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浸润液分布不均,保证试验结果反映的是滤芯的最大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华威化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天华威化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