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界面的多语言切换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3800.0 | 申请日: | 201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6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胡波;张应榜;勒长华;王波涛;杨礼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力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界面 语言 切换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形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界面的多语言切换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化是现代企业的大趋势,也是一个企业成长与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中,企业研发出来的产品,例如计算机应用程序或系统,应该能够支持多种语言,以提供给不同国家的用户使用;并且,应用系统能够支持多种语言,也方便了工程人员去现场对产品进行维护时将系统的界面切换到自己熟悉的语言后再开展工作。
为了用户界面支持或切换多种语言,现有技术一提供的一种方法是,根据产品可能应用的地域,为该地域的语言开发出一种对应版本的应用系统,这意味着要求支持多少种语言就必须开发出多少种版本的应用系统。
现有技术二提供的另一种方法是,在开发平台上,事先将需要的语言资源添加到系统资源中,然后经过编译系统的编译,最终显示出需要显示的语言。这种方法意味着需要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事先做好若干工作,然后,什么时候需要哪种语言,必须编译一次。
上述现有技术一提供的方法,由于需要为每一种语言对应开发一种版本的应用系统,这种重复开发、维护多个版本的方式成本太高,并且极容易出错。而对于现有技术二提供的方法与现有技术一提供的方法类似,相当于也有一个重复开发的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界面的多语言切换方法和装置,以减少应用系统用户界面的重复开发,支持多种语言的显示,方便用户对界面的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界面的多语言切换方法,包括:
基于应用程序的系统资源,将各种语言的资源文件保存为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格式;
根据用户的切换指令,读取所述保存为XML格式的目标语言的资源文件到内存;
以所述目标语言显示用户界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应用程序的系统资源,将各种语言的资源文件保存为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格式包括:导入与所述应用程序相关的可执行文件.exe或动态链接库文件.dll;通过解析所述.exe文件或.dll文件,提取所述各种语言的资源字符串和资源属性;将所述资源字符串和所述资源属性存储为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文件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资源字符串和所述资源属性存储为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格式后还包括:生成与所述各种语言对应的资源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读取所述保存为XML格式的目标语言的资源文件包括:读取配置文件中所述目标语言的语言文件名;根据所述目标语言的语言文件名读取与所述目标语言对应的XML资源文件;将所述目标语言的所有资源文件加载至内存中的双向链表。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目标语言的所有资源文件加载至内存中的双向链表之后还包括:查询所述目标语言对应的XML文件的编码方式,若所述编码方式不是Unicode编码,则将所述目标语言对应的XML文件的编码转换成Unicode编码。
进一步地,所述以所述目标语言显示用户界面包括:读取资源文件,所述资源文件包括所述内存中存储的目标语言的资源文件;根据所述资源文件创建资源显示模板;发送消息至用户界面UI进程,由所述UI进程显示切换至目标语言后的用户界面。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资源文件创建资源显示模板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界面的显示信息,所述目标用户界面是切换至所述目标语言后显示的用户界面;提取所述目标用户界面的各个显示模块的身份标识ID;根据所述各个显示模块的身份标识ID查询与所述身份标识ID对应的资源段;根据所述资源段创建资源显示模板。
进一步地,由所述UI进程显示切换至目标语言后的用户界面包括:所述UI进程查询消息队列;若所述消息队列具有更新的消息,则获取所述资源显示模板;根据所述资源显示模板,将当前用户界面切换至所述目标用户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界面的多语言切换装置,包括:
保存模块,用于基于应用程序的系统资源,将各种语言的资源文件保存为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格式;
读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切换指令,将所述保存模块的保存的XML格式的目标语言的资源文件读取到内存;
显示模块,根据所述读取模块读取到内存的所述目标语言的资源文件,以所述目标语言显示用户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力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力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38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电池充电时温度过高的方法及电路及一种电池
- 下一篇:鼻腔递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