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状棘突咬骨钳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3741.7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2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兰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兰泽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B17/28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 棘突咬骨钳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椎板次全切除术中使用的咬骨钳,特别是一种在保留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次全切除术中使用的环状棘突咬骨钳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腰椎管狭窄患者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次全切除术时,棘突根部相对缘及部分棘间韧带的切除,主要是运用小骨刀凿除和椎板咬骨钳咬除,费时、费力,且部位及范围不易掌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提供一种操作位置准确,省时省力的环状棘突咬骨钳;二是提供这种环状棘突咬骨钳的使用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状棘突咬骨钳,包括两个用转轴铰接的对称的工作臂,各工作臂均包括固接为一体的工作端和手柄,所述两个工作端均设置有与其为一体结构的咬骨环,所述咬骨环通体呈环状结构,且相对设置。
这种咬骨钳的使用方法是:将环状棘突咬骨钳工作端的咬骨环置于拟切除的棘突相对缘,用力捏紧手柄,两咬骨环相对运动,咬除部分棘突根部、棘间韧带、部分椎板,保留棘上韧带、部分棘间韧带、棘突根部;在咬除的同时,咬除掉的碎骨由咬骨环中心的通孔掉出。
与现行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环状棘突咬骨钳中的一对咬骨环相对设置,且两个咬骨环的中心为通孔,能够使得咬除的组织沿通孔掉出;而且当两个咬骨环端面紧密贴合时,两个工作端之间架成有效空间,将需要保留的组织置于空间内,对需要咬除的组织进行咬除,咬除的部位和范围的精准度提高。在实施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次全切除手术时,将咬骨环放在拟切除相对棘突的根部位置,手柄用力,将棘突相对缘及部分棘间韧带和部分椎板咬除,然后再进行两侧椎板的部份切除和椎管减压,因此,本发明在实施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次全切除手术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位置规范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咬骨环的剖视图。
图中:咬骨环1,转轴2,手柄3,工作端4,通孔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中,这种环状棘突咬骨钳,包括两个用转轴2铰接的对称的工作臂,各工作臂均包括固接为一体的工作端4和手柄3,两个工作端4均设置有与其为一体结构的咬骨环1,咬骨环1的通体呈环状结构,且相对设置。咬骨环1中心部位的通孔5直径相等。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以腰椎管狭窄患者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次全切除术为例,操作过程简述如下:
患者俯卧位,腰背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筋膜,棘突旁剥离骶脊肌,显露拟减压节段之棘突、椎板、关节突。首先切除减压间隙之椎板间黄韧带,显露清楚并分开硬膜和椎板间的粘连。将环状棘突咬骨钳工作端的咬骨环1置于拟切除的棘突相对缘,用力捏紧手柄3,两咬骨环1相对运动,咬除部分棘突根部、棘间韧带、部分椎板,保留棘上韧带、部分棘间韧带、棘突根部;在咬除的同时,咬除掉的碎骨由咬骨环1中心的通孔5掉出。然后用骨刀或椎板咬骨钳进行椎板相对缘的切除和关节突内缘的切除完成椎板次全切除术和/或侧隐窝减压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兰泽,未经刘兰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37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