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配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1504.7 | 申请日: | 201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1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白宗锋;朱永杰;武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1/4965;A61P7/02;A61P9/14;A61P7/10;A61P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950 河南省武陟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酸 川芎 注射液 配制 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液的配制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的优于传统工艺的新配制工艺。
二、背景技术
主要成份为盐酸川芎嗪,其功能主治为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能对抗5-羟色胺、缓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可防止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的水肿。临床主要用于闭塞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毛细血管出血等,该产品市场需求量较大。
国内有数家企业生产,采用的生产工艺均是传统工艺:按标示量105%计算原料使用量;量取注射用水于配制罐中,降温至39~41℃;打开搅拌器,将盐酸川芎嗪加入稀配罐,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2.5~2.7,加入药用炭,搅拌均匀后静置20分钟。经钛棒过滤器、0.45um、0.22um筒式过滤器(0.45um滤芯起泡点压力≥0.24Mpa,0.22um滤芯起泡点压力≥0.34Mpa)过滤至可见异物合格,送检半成品合格后交灌封工序;该传统工艺存在原料利用率偏低(约在90-92%之间)、低温10℃以下储运过程析出棒状结晶等问题,导致生产成本高,并且影响该产品的市场信誉,产量和销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经分析得出,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传统配制工艺对药液的处理方法不合理,经过反复的实验研究和验证,得出了新的配制工艺:其特征是在原工艺基础上,采用超滤除热原技术替代配制过程中的活性炭吸附除热原,避免了活性炭对原料的吸附;另外调整了中间产品的PH值控制由原来的2.5-2.7改进为2.2-2.4;经过改进的工艺,能有效避免产品在低温贮运过程结晶,产品的其他质量指标均合格,并且提高了原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成品质量更加稳定。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以往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传统配制工艺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收率高,成品质量更加稳定的配制工艺:
(1)按标示量100%计算原料使用量;
(2)量取注射用水于配制罐中,降温至39~41℃,打开搅拌器,将盐酸川芎嗪加入配制罐,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2.2~2.4;
(3)经0.45um过滤器过滤,再经超滤机超滤,送检半成品合格后交灌封工序。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
按该配制工艺制得的产品具有以下特性:
(1)提高了原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提高,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该产品的结晶问题,有利于大批量生产,便于贮存和市场销售;
研究报告:
检验依据:化学药品地标升国标国家药品标准WS-10001-(HD-0180)-2002
药品来源:用本发明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配制工艺和原来的传统配制工艺各中试三批的样品,每批50000ml,均严格按处方工艺要求100%投料。
(1)检验结果:传统工艺三批样品和新工艺样品全检结果均符合规定。同样100%投料,传统工艺的样品含量在标示量92%-94%之间,新的配制工艺的含量在标示量的98%-99%之间(标准为90%-110%);
(2)比较低温6℃-8℃传统工艺三批样品和新工艺样品放置12小时,每2小时观察1次,检查有无结晶现象,结果发现:放置8小时,均无结晶现象,但放置10小时后观察,按传统配制工艺试制的样品均有不同程度地结晶,新改进的配制工艺试制的样品放置12小时无结晶现象。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试制样品含量检测结果
传统工艺三批和新工艺三批样品含量比较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1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膜、组件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用于滑动门的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