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偶合反应的催化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72905.6 | 申请日: | 2010-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2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宾元;田大伟;郭忠艳;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B01J31/24;B01J37/00;C07D317/36 |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赵凤英 |
| 地址: | 30040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二氧化碳 氧化 偶合 反应 催化剂 | ||
1.一种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偶合反应的催化剂,其特征为该催化剂为结构式如下的Salen-金属络合物(I):
式中:
R1为1,2位二取代的二胺;
当R2为式或氮取代的杂环化合物时,R3为叔丁基、氢、烷基或烷氧基;或者当R2为叔丁基、氢、烷基、烷氧基时,R3为式或氮取代的杂环化合物,其中M为氯或溴,Z为氮或膦,Y1、Y2、Y3分别为碳原子数为1-16的烷烃基;
X为硝酸根、四氟化硼根、三氯乙酸根、三氟乙酸根、叠氮根或2,4-二硝基苯酚根。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偶合反应的催化剂,其特征为所述的1,2二取代的二胺为环己二胺、邻苯二胺、乙二胺或1,2-二苯基乙二胺;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偶合反应的催化剂,其特征为所述的氮取代的杂环化合物为氮取代的咪唑基、氮取代的六氢吡啶基、氮取代的吗啉基或氮取代的四氢吡咯基;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Salen-金属络合物,其特征为所述的式为氯化(氮甲基咪唑)、氯化(三正丁胺)、氯化(三异辛胺)、氯化(二甲氨基吡啶)、氯化(三苯基膦)、氯化(三甲基膦)、氯化(三乙基膦)、氯化(三叔丁基膦)或氯化(三辛基膦)。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偶合反应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步骤:
氩气氛围下向反应器中加入配体(II),加入二氯甲烷溶解,搅拌2分钟,滴加一氯二乙基铝/甲苯溶液,其摩尔配比为配体(II)∶一氯二乙基铝=1∶1,室温反应12小时,停止反应,氩气保护下过滤,滤饼用二氯甲烷冲洗后真空干燥,即得到X为氯离子的Salen-金属络合物;
氩气氛围下向反应器中加入上面所述得到的X为氯离子的Salen-金属络合物,将其用甲醇溶解,再加入相应的阴离子的盐,其摩尔配比为X为氯离子的Salen-金属络合物∶阴离子的盐=1∶1,室温搅拌12小时,过滤,滤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固体,并且在真空度为0.1MPa下干燥,即得到不同阴离子轴心X的Salen-金属络合物(I);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偶合反应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的阴离子的盐为硝酸银、四氟化硼银、叠氮化钠、三氯乙酸钠、三氟乙酸钠、或2,4-二硝基苯酚钠。
7.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配体(II),其特征为具有如下结构式的化合物:
式中:
R1为1,2位二取代的二胺;
当R2为式或氮取代的杂环化合物时,R3为叔丁基、氢、烷基或烷氧基;
或者当R2为叔丁基、氢、烷基、烷氧基时,R3为式或氮取代的杂环化合物,
其中M为氯或溴,Z为氮或膦,Y1、Y2、Y3分别为碳原子数为1-16的烷烃基;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配体(I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步骤:
向反应器中加入水杨醛衍生物(III),抽排三次,乙醇溶解后,加入1,2位二取代二胺,其摩尔配比为水杨醛衍生物(III)∶1,2位二取代二胺=2∶1,回流温度下反应12小时,停止反应,减压浓缩,用乙酸乙酯沉淀或者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柱分离,即可得到配体(II);
所述的水杨醛衍生物(III)结构式为:
其中当R2为式或氮取代的杂环化合物时,R3为叔丁基、氢、烷基或烷氧基;
或者当R2为叔丁基、氢、烷基、烷氧基时,R3为式或氮取代的杂环化合物,其中M为氯或溴,Z为氮或膦,Y1、Y2、Y3分别为碳原子数为1-16的烷烃基。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偶合反应的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为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共聚合成脂肪族环状碳酸酯,步骤如下:
在二氧化碳保护下,向装有上面所述Salen-金属络合物的容器中加入环氧丙烷,Salen-金属络合物与环氧丙烷摩尔比为1∶1000-8000,再将用于Salen-金属络合物与环氧丙烷溶液转移到事先经过干燥抽真空处理过的100ml高压反应釜,然后充入二氧化碳气体至指定压力5-50atm,在反应温度在60-140℃之间,反应小时为1-10小时,得到环状碳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290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胶激光二极管模组及应用此模组所制成的装置
- 下一篇:遥控电源插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