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混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及其在电池隔膜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2414.1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侯豪情;程楚云;陈水亮;周小平;吕晓义;何平;匡晓明;任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6 | 分类号: | D01F8/16;H01M2/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330022 江西省南昌市紫阳***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纳米 纤维 及其 电池 隔膜 中的 应用 | ||
1.一种共混聚酰亚胺纳米纤维,是将两种聚酰亚胺前体经高压静电混纺和高温亚胺化处理制得,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聚酰亚胺前体是由一种高温下不熔融聚酰亚胺的前体和一种在300~400℃间可熔融聚酰亚胺的前体双组分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聚酰亚胺双组分的结构单元如下:
其中,R1是含芳环的二酐的残基结构;R2和R3是含芳环的二胺的残基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混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R1是如下结构
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混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R2是如下结构
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混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R3是如下结构
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直径是50~1000n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分解温度大于500℃,熔融温度大于3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构成的多孔膜或非织造布的孔隙率大于7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构成的多孔膜或非织造布的机械强度是10~50MPa,电击穿强度高于10V/μ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聚酰亚胺纳米纤维构成的多孔膜或非织造布在电池隔膜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24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扎花机
- 下一篇:一种吸附有机液体聚烯烃纤维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