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水型的大菱鲆养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0953.1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0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蔡俊鹏;何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1/18;A23K1/16;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水 大菱鲆 养殖 方法 | ||
1.一种节水型的大菱鲆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取海域无污染的海水作为养殖用水;养殖用水经砂滤、沉淀后,注入养殖池;在养殖池上方盖遮光布,控制光照强度为150~200lux;
(2)在养殖池中加入蛭弧菌游泳体菌液,并加大曝气,搅拌均匀,使池水中的蛭弧菌游泳体的起始浓度达10~107pfu/mL;
(3)向养殖池中投放鱼苗;
(4)养殖期间正常曝气,控制水温在15~30℃,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质量百分数3~5%,饵料在投入前,用浓度为10~107pfu/mL蛭弧菌游泳体菌液浸泡15~30min;每隔5~40天换掉池水一次,每次换水后加入蛭弧菌游泳体菌液,使池水中的蛭弧菌游泳体浓度达到10~107pfu/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型的大菱鲆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养殖池的池底为凹型或平底,养殖池在注入养殖用水之前清洗消毒干净;所述遮光布的遮光率为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型的大菱鲆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4)所述加入蛭弧菌游泳体菌液的方法为:用养殖池中的池水稀释菌液后,均匀泼洒全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型的大菱鲆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加大曝气的曝气量为90~100L/h/m3;步骤(4)所述正常曝气的曝气量为70~80L/h/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型的大菱鲆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投放鱼苗在水温15~30℃时按照以下标准:鱼苗重量为25~50g时,投放密度为300~400尾/m2;鱼苗重量为70~100g时,投放密度为200~300尾/m2;鱼苗重量为100~200g时,投放密度为100~150尾/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型的大菱鲆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饵料为颗粒饵料;所述饵料在早上、中午和晚上各投放一次,每次投饵间隔5~6小时,投饵方式为洒遍全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型的大菱鲆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4)所述蛭弧菌为蛭弧菌(Bdellovibrio sp.)BDFM05,所述蛭弧菌于2009年8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917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型的大菱鲆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蛭弧菌游泳体菌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于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中,26~30℃培养20h,培养液经5000~8000rpm离心10~20min后,沉淀加入至DNB液体培养基中,接入蛭弧菌BDFM05,28℃培养36~48h,培养液经6000~8000rpm离心15~20min后,将蛭弧菌游泳体的上清经16000~18000rpm离心15~20min后,沉淀用DNB液体培养基、水、生理盐水或0.2mol/L pH值为7.2~7.6的磷酸盐缓冲液悬浮,得到浓度为109pfu/mL蛭弧菌游泳体菌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节水型的九孔鲍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NB液体培养基是将营养肉汤0.8g、酪蛋白酸水解物0.5g和酵母精提物0.1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pH值至7.2~7.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095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数据记录介质的读取设备和读取方法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