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探头式微球腔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5730.6 | 申请日: | 201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5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熊继军;韩正甫;严英占;邹长铃;闫树斌;孙方稳;吉喆;刘正;李杰;李鹏;张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G02B6/245;G02B6/255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李印贵 |
地址: | 03005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探头 式微 传感器 | ||
1.一体化探头式微球腔传感器,包括集成输入光纤(1)、微球腔(2)、集成输出光纤(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球腔为球形的形状,并与集成输入光纤、集成输出光纤集成为一体,微球腔作为光传输载体和外部参量探头,所述集成输入光纤,作为光信号输入端,所述集成输出光纤,作为光信号输出端;该微球腔传感器是将激光输入,光耦合、光传输及光探测一体化集成的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探头式微球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腔的赤道面直径为:150μm-500μm;所述集成输入光纤与集成输出光纤的直径为:2μm-3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探头式微球腔传感器的制作方法,所述集成输入光纤(1)与集成输出光纤(3)均利用单模标准光纤制备,其特征在于:首先,应用光纤剥线钳进行剥纤以祛除单模光纤包层,并应用酒精进行清洗;其次,所述的微球腔与集成输入光纤和集成输出光纤采用对接方式连接,是利用CO2激光器加热集成输入光纤和集成输出光纤的对接末端,然后依靠融融状态下二氧化硅的表面张力使之对接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57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尿湿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粉尘探测系统及粉尘探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