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采收包装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1421.1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1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项春荣;王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丹徒区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A23B7/148 | 分类号: | A23B7/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针菇 工厂 栽培 中的 采收 包装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特别是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采收包装技术。
背景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的采收包装技术关系到整个工厂化栽培的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适时采收合格的成品菇,科学合理的进行包装,不但对成品菇的出厂品质保证至关重要,更是影响到成品菇的保质贮存期的长短,决定了从成品菇到消费者购得的优质商品菇过程能否实现。
采收时的常规要求:菌体完整,色泽鲜亮,无病虫害,无杂质异物,无畸形破损,菌盖光滑,菌体无斑点、锈渍,菌柄无空心,具有食用菌特殊香味。
包装进行的环境和操作规范必须符合GB7096《食用菌卫生标准》和GB/T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包装材料必须符合GB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9696《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6《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包装箱及外面标注必须符合GB/T4892《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GB7718《食品标签通用卫生标准》。
文献1:《金针菇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56页:“金针菇鲜品采摘后要尽快进入低温包装车间进行包装,包装过程要注意以下四点:(1)减少机械损伤采收后的金针菇,将专用采摘筐置于包装车间的专用层架上,避免各菇筐重叠挤压,导致菇体损伤,引起腐烂。(2)控制好包装车间的温度包装车间的环境温度应与出菇房的环境温度一样,保持在6-8℃,同时保持包装间空气干燥。由于采收后的金针菇菇体依然是活体,依然存在着呼吸作用,不断耗解菇体养分,包装车间温度越低,呼吸越弱,消耗养分越少。(3)包装方法得当目前金针菇产品的包装规格有大包装(2.5千克)、小包装(100克、200克)。大包装采用聚乙烯薄膜包装袋。袋栽的金针菇,菇体基部无效菇多,包装时要疏整后放入包装袋内,吸排袋中空气,封口后置于贮存库。瓶栽的金针菇,菇体整齐,可直接包装。小包装可用托盘或塑料袋两种包装形式,同样需要吸排袋(盘)内空气后密闭包装。(4)冷藏包装后的金针菇一定要及时置于2-5℃的冷藏库,一旦温度超过8℃,金针菇容易变质。金针菇以鲜菇风味最佳,温度低是保鲜贮存的关键。据试验,贮存温度为1℃,袋内相对湿度98%时,可贮存12-20天;贮存温度为6℃,袋内相对湿度98%时,可贮存6-10天。温度越高保鲜时间越短。”
在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采收包装工序中,除了按上述常规要求从生育车间采收,按相关标准包装外,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每束成品菇从生育车间开始采收至按相关标准完成包装后送入冷藏库的整个时间?采收送至包装,进行包装操作,包装完成后送至冷藏库的整个空间环境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如何控制?这是采收包装工序中两个关键技术。
正如文献1中指出的,采收后的金针菇菇体依然是活体,依然存在着呼吸作用,不断耗解菇体养分,包装车间温度越低,呼吸越弱,消耗养分越少。但是在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实际运行中,文献1中要求“包装车间的环境温度应与出菇房的环境温度一样,保持在6-8℃,同时保持包装间空气干燥。”,而让采收包装操作人员在如此低温工作环境中每班工作8小时,一方面是这样的缺少人性化的较为恶劣的工作条件,必然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常提高;另一方面,维持6-8℃的包装车间环境温度,又要在如此低温条件下保持包装间空气干燥,都需要消耗可观的电能,尤其是在我国,食用菌生产主要在一年四季90%以上的日子室温均超过6-8℃的淮河以南地区,这不仅不符合当今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更会增加不必要的生产成本。同时在6-8℃的低温控制中,虽然对于菇体本身的活体生长得到控制,但是由于温度低,空间的相对湿度又小,菇体表面的大量水分会迅速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带来菇体表面的菇蕾枯死发黄,影响到成品菇的品质。
然而,采收后的菇体虽然离开了培养料,同化作用已基本停止,但它仍然是活的有机体,只是生命活动的中心已变成以呼吸作用为主。此时,菇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吸入氧气,将体内的有机质分解、氧化,不断地散失水分和排出二氧化碳。这种代谢作用的结果使鲜菇不断地朝着衰老败坏的方向进行。鲜菇菇体含水量常高达85%~90%,水分不断地散失会直接影响到其鲜度和风味。而水分散失的速度取决于食用菌的种类、成熟度、环境的温度、空气湿度和流动状况等。显然,保证食用菌采收时的品质,提高食用菌耐贮性,尽量延长食用菌的保鲜贮存期又是制约较高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采收包装工序所用时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丹徒区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未经镇江市丹徒区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1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