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红细胞代用品-人工红细胞荧光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9345.0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0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谷劲松;王革;叶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革;谷劲松;叶春江 |
主分类号: | A61K47/48 | 分类号: | A61K47/48;A61K47/42;A61K47/34;A61K38/42;A61P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红细胞 代用品 人工 荧光 纳米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通过戊二醛交联及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A-PEG)纳米粒包埋牛血红蛋白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碳酸酐酶(CA)交联生成PolyHb-SOD-CAT-CA复合体,以制备一种具有治疗意义人工红细胞纳米粒的方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PolyHb-SOD-CAT-CA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1)通过戊二醛交联牛血红蛋白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碳酸酐酶(CA)生成;
(2)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碳酸酐酶∶血红蛋白的比例为300,000U∶15,000U∶100U∶1g;
(3)PolyHb-SOD-CAT能在较大程度上消除了氧自由基及过氧化物,另外,它还能抑制聚合血红蛋白制备过程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不仅在血液替换时能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发生,还有潜力成为I/R-I治疗剂,以治疗其他原因造成的I/R-I;
(4)交联的碳酸酐酶(CA)对碳酸和重碳酸离子起到迅速转换的作用,在血液中维持酸碱平衡,并帮助排除二氧化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戊二醛交联反应,其特征在于:
(1)戊二醛与血红蛋白摩尔比为17∶1;
(2)交联反应操作过程在4℃,通氮气保护环境下进行;
(3)交联反应前赖氨酸与血红蛋白摩尔比为1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A-PEG),其特征在于:
(1)PLA-PEG共聚物可溶于丙酮;
(2)PLA-PEG制备采用的DL一聚乳酸分子量为6,000-16,000;
(3)PLA-PEG制备采用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5,000;
(4)PLA-PEG制备采用2一乙基己酸亚锡催化反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红细胞纳米粒,其特征在于:
(1)人工红细胞纳米粒包埋材料由PLA-PEG共聚物与氢化的大豆卵磷脂混合反应生成;
(2)人工红细胞纳米粒包埋材料采用0.05%香豆素-6作为荧光标记物;
(3)人工红细胞纳米粒制备整个操作过程在4℃和氮气保护下完成;
(4)纳米粒包埋PolyHb-SOD-CAT-CA增加了该复合体的稳定性,延长其体内半衰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牛血红蛋白,其特征在于:
(1)通过低渗溶牛血红细胞制备得到;
(2)牛血红蛋白制备步骤包括:甲苯抽提、高速离心净化、离子交换层析;
(3)牛血红蛋白制备采用低渗溶液为12.5mM、pH 7.4的磷酸钾缓冲液;
(4)牛血红蛋白制备整个操作过程在4℃和氮气保护下完成;
(5)牛血红蛋白比人血红蛋白更稳定,而且不需要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来调节载氧能力,聚合后其值P50接近天然血红蛋白;
(6)交联后牛血红蛋白基本无免疫原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革;谷劲松;叶春江,未经王革;谷劲松;叶春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93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剪切式手动角钢切断机
- 下一篇:猪蹄甲在制备治疗卵巢囊肿药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