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物弯曲硬挺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7547.1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6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杜赵群;于伟东;周天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弯曲 硬挺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精密计量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织物弯曲硬挺度和手感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织物弯曲硬挺度研究是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极为经典的课题,直接影响穿着用、装饰用和工业用纺织品加工成形和应用,如悬垂风格的内衣、挺括的外衣、抗顶破的工业用帆布等。
因此,织物弯曲硬挺度的客观、精准测量极为必要。目前国内外织物弯曲硬挺度测量主要采用KES-F的纯弯曲法和FAST的悬臂梁测试法。KES-F的纯弯曲法虽然能有效测试织物的弯曲刚度,但适用性差,往往只能应用于低应力作用下的弯曲性能测量;FAST的悬臂梁测试法虽获取织物的弯曲长度和弯曲刚度来表征织物的弯曲硬挺度,但织物的制样对结果影响较大,尤其是自由端的裁减对结果影响更大。国内的悬臂梁测试方法(如孙建一、刘壮、杨成丽、徐永平,织物硬挺度自动测定仪,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00214301.1,申请日:2004年4月12日,授权公告号:CN2421634Y;高洪云,红外光束检测角可调式硬挺度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87200553,公告日1987年11月4日,公告号:CN87200553U;张红专,织物硬挺度自动测定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87207744,公告日:1988年7月6日,公告号:CN87207744U)也存在织物制样引入的误差。基于此两种弯曲原理研制的织物弯曲硬挺度仪在原理上传统、落后,且测量误差大、实用性差,故在纺织企业和商检中应用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织物弯曲硬挺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用于快速、准确地测量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编织物的弯曲硬挺度和手感风格。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织物弯曲硬挺度的测量装置,包括底板、框架、驱动机构、定针机构、夹持机构和移动针机构,所述的底板后方与固定在所述的框架上的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前表面上与所述的夹持机构和移动针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移动针机构位于所述的夹持机构的下方;所述的定针机构固定在所述的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的移动针机构和夹持机构之间;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电机和对称传动丝杆;所述的第一电机通过第一涡轮和第一齿轮与所述的对称传动丝杆相连;所述的对称传动丝杆水平放置,两端各套有一个第一滑块;所述的两个第一滑块上均固定连有夹头;所述的移动针机构包括一对移动针、水平丝杆、第二滑块、滑杆和垂直丝杆;所述的一对移动针由左移动针和右移动针组成,移动针的一端为不锈钢杆,另一端为与所述的不锈钢杆焊接的不锈钢长方体;所述的左移动针和右移动针分别通过各自的不锈钢长方体套在所述的水平丝杆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的水平丝杆放置在所述的第二滑块内;所述的第二滑块一端套在所述的滑杆上,另一端套在所述的垂直丝杆上;所述的水平丝杆一端与水平转动柄固定连接;所述的垂直丝杆与垂直转动柄固定连接;所述的滑杆和垂直丝杆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的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的底板上;所述的定针机构包括定针、力传感器和L形杆;所述的力传感器下端与所述的定针相连,上端通过螺丝与固定在所述的框架上的L形杆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丝杆和驱动块;所述的第二电机和丝杆固定在所述的框架上,并通过第二涡轮和第二齿轮相互连接;所述的驱动块套在所述的丝杆上,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底板的后表面上。
所述的移动针的不锈钢杆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梅花瓣形;所述的移动针的不锈钢杆表面包覆有聚酯膜、或聚四氟乙烯膜、或橡胶。
所述的移动针的不锈钢杆外径范围为0.5mm-50mm;所述的左移动针和右移动针的不锈钢杆的中心距范围为1.2mm-200mm。
所述的定针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梅花瓣形;所述的定针表面包覆有聚酯膜、或聚四氟乙烯膜、或橡胶。
所述的定针的外径范围为0.5mm-50mm。
所述的力传感器的量程为0kg-5kg,精度小于0.1%。
所述的织物弯曲硬挺度的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编织物的弯曲硬挺度和手感风格。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供一种织物弯曲硬挺度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织物一端夹持于夹持机构上的一个夹头上,另一端通过一对移动针的上方和定针的下方,再夹持于夹持机构的另一个夹头上,使位于左移动针和右移动针上方的织物呈水平直线,且与左移动针的垂直顶点和右移动针的垂直顶点接触;
(2)启动第二电机驱动第二涡轮和第二齿轮旋转,从而转动丝杆使得驱动块带动底板垂直向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75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