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在分析仪器中的气体预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7000.3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5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叶显君;黄伟;宋旭东;韦俊峥;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分析仪器 中的 气体 预处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预处理,尤其是一种应用在分析仪器中的气体预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气体监测系统中,由于气体成分比较复杂,在对特定气体成分进行监测时,其它杂质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为了给分析仪提供洁净、干燥的气体,一般在使用或测量之前对气体进行预处理。
一般样气都具有高粉尘、饱和水份、易板结及富含SO2、NOX、CO、H2S等腐蚀、结晶气体等特点,样气温度、压力波动也较大。因此,预处理装置承担着将样气粉尘过滤、压力调整、温度恒定的作用,处理后的样气才能提供给分析仪表使用。
现有的气体预处理装置都采用过滤元件来对样气进行除尘、除水,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预处理装置会出现水汽饱和或粉尘堵塞等现象,导致不能继续处理样气,妨碍了气体分析的进一步进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如图1所示,在气体预处理装置中增加反吹模块,并设置固定的反吹间隔时间,当处理单元工作一段时间后,关闭阀门11,打开阀门12,向处理通道内通入吹扫气体,从而将过滤元件上的水汽或粉尘反向吹扫出去,以实现处理单元的再生。
增加反吹功能能够使处理单元重新回至工作状态,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气体处理不连续
仅采用一个处理单元,也即一路处理通道,当处理单元失效时,通入反吹气体能实现处理单元的再生,但样气的处理就要中断,从而导致后续气体分析的中断。
2、固定了反吹的时间间隔,这样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处理单元还未失效,仍能对样气进行处理时,就已通入反吹气,这样就会导致样气处理过程中断比较频繁,进而使气体分析过程时断时续状况更加明显,不利于气体监测;
2)处理单元已失效,但仍未通入反吹气,导致进入气体分析仪的样气不符合标准,对后续的检测带来极大影响。
3、操作复杂、系统维护工作量大
处理装置彻底失效以后,首先需要停止样气的处理、分析,再去更换处理单元,使得操作复杂,系统维护工作量大,不能实现全自动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在分析仪器中的能连续处理气体、维护量小的气体预处理方法,以及一种应用在分析仪器中的能连续处理气体、使用寿命长、维护量小的气体预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在分析仪器中的气体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至少两路处理通道;
b、待处理气体进入至少一路处理通道内,并被处理;
c、处理后的部分气体通往处理通道的下游,部分气体通往未参与气体处理的处理通道中的至少一路,使其成为再生的处理通道;
d、监测处理后的气体;
e、根据监测结果、设定值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待处理气体经过的处理通道,
若判断结果为是,调整待处理气体经过的处理通道,返回到步骤b;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到步骤d。
作为优选,在步骤c中,气体吹扫未参与气体处理的处理通道中的至少一路,使其成为再生的处理通道。
进一步,所述处理通道内采用物理吸附单元。
进一步,在步骤e中,所述调整是指改变。
进一步,改变待处理气体经过的处理通道,使待处理气体进入所述再生的处理通道。
进一步,在步骤e中,所述调整是指增加或减少。
当调整是指增加时,待处理气体同时进入所述未参与气体处理的处理通道中的部分。
作为优选,待处理气体进入处理通道内,去除气体中水、尘、焦油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在步骤d中,监测气体的水分或压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在分析仪器中的气体预处理装置,其特点是:所述处理装置包括:
输入口;
至少两个处理模块,每一处理模块包括处理单元、输入端、输出端、进气口以及排气口,,每一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处理单元、输出端形成处理通道,每一处理模块的进气口、处理单元、排气口形成再生通道;每一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其它处理模块的进气口连接;
选择模块,可选择性地使输入口与处理通道的输入端相连接;
输出口,各路处理通道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口连通;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经过处理通道处理后的气体;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监测模块的结果、设定值去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处理通道;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判断模块的输出结果去控制选择模块对处理通道的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70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