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提示用户重新拨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4232.3 | 申请日: | 201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1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48 | 分类号: | H04M3/48;H04W4/16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44266 | 代理人: | 欧阳启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提示 用户 重新 拨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提示用户重新拨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户在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无法接通被叫方的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被叫方正在通话;被叫方不在服务区;主叫方所处位置网络信号不佳。
当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不能接通被叫方时,用户通常是暂时放弃拨打被叫方电话,等待几分钟再尝试着重新拨打一次,看看是否可以接通。不过,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在等待的这段时间内,用户可能忙于别的事情,忘记了原本要拨打的电话,导致用户遗漏本该拨打的电话。
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提示用户重新拨号的方法,旨在解决自动提示用户重新拨打未完成呼叫号码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提示用户重新拨号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a、移动通信终端在呼叫被叫号码时,监测通话是否成功建立,如果没有,转步骤b;
b、该移动通信终端将该被叫号码保存,并且在呼叫提示条件满足时,调用呼叫提示界面显示。
更具体的,其中步骤a具体包括:
a1、该移动通信终端接收用户拨号指令,调用呼叫界面显示,呼叫该被叫号码;
a2、当用户主动或者被动退出该呼叫界面时,监测通话是否成功建立,如果没有,转步骤b;
更具体的,其中步骤a2所述的监测通话是否成功建立是通过监测是否接收到网络发送的连接CONNECT消息来实现的。
更具体的,其中步骤a2所述的用户主动或者被动退出呼叫界面具体包括:
用户在呼叫无法接通时通过按键、触摸或其他方式关闭该呼叫界面,或者由于来电、异常、超时等原因导致该呼叫界面自动关闭等。
更具体的,其中步骤b具体包括:
b1、该移动通信终端将该被叫号码作为未完成呼叫号码保存,并且启动定时器,当预设的时间届满时,调用呼叫提示界面显示。
更具体的,其中步骤b具体包括:
b1、该移动通信终端将该被叫号码作为未完成呼叫号码保存,当用户进入该移动通信终端包含拨打电话功能的界面时,调用呼叫提示界面显示。
更具体的,该包含拨打电话功能的界面具体为下述各界面之一:待机界面、拨号器界面、电话本界面、通话记录界面。
更具体的,该呼叫提示界面包括操作选项拨号,该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用户触发该操作选项拨号的控制指令,再次呼叫该被叫号码。
更具体的,该呼叫提示界面包括操作选项取消,该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用户触发该操作选项取消的控制指令,删除该保存的被叫号码。
更具体的,该呼叫提示界面包括操作选项推迟,该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用户触发该操作选项推迟的控制指令,启动定时器计时,当预设的时间届满时,再次调用呼叫提示界面显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提示用户重新拨号的方法,使得移动通信终端可以将呼叫未成功的电话号码存储,并在满足呼叫提示条件时自动提示用户有未完成的呼叫。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移动通信终端更加智能化,更好的满足了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提示界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移动通信终端在用户拨打电话后,监测通话是否成功建立,如果监测到通话没有成功建立,保存用户拨号的号码,然后在呼叫提示条件满足时主动提示用户有未完成的呼叫。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具体实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时,当用户通过移动通信终端拨打被叫方电话号码时,移动通信终端将监测本次通话是否成功建立,如监测是否接收到网络发送的CONNECT(连接)消息,如果本次通话成功建立(接收到网络发送的CONNECT消息),则退出流程;当用户主动或者被动退出呼叫界面时,如果监测到本次通话未能成功建立,则将用户本次拨打的电话号码作为“未完成呼叫号码”保存。具体来说,用户主动或者被动退出呼叫界面可以是用户在呼叫无法接通时通过按键、触摸或其他方式关闭呼叫界面,以及由于来电、异常、超时等原因导致呼叫界面自动关闭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42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线束连接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