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丝网印刷框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8434.7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9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江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利 |
主分类号: | B41F15/36 | 分类号: | B41F15/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江苏省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丝网 印刷 框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网印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丝网印刷框架和扳手工具。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技术已应用长达几个世纪之久。术语“丝网印刷(screen-printing)”和“丝网印刷(silkscreen printing)”通常可交换使用。丝网印刷时采用到的工具包括丝网框架和张紧安装在框架上的丝网。在历史上使用蚕丝制作丝网印刷丝网,目前普遍使用合成线制作丝网印刷丝网。
现有技术中,张紧和使用丝网的方法之一是使用胶水将处于张紧状态下的丝网粘到框架上。但是,胶水在印刷期间会由于暴露在化学品中而性能退化。此外,伸展的框架在储存期间会占用空间。为了重复使用框架而除去丝网时会损坏丝网,且一般会用到非环保溶剂。
可重复使用框架也可用于张紧丝网,制作可重复使用框架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具有倒“T”形纵向凹槽的滚筒固定丝网,如公开号为2084000的中国专利“自绷网式丝印网框”中记载,可使用锁条将织物固定在凹槽内。将织物从凹槽顶部推入到凹槽内,再将锁条从凹槽一端部插入到凹槽内,并沿纵向推动或拉动它滑动经过凹槽,从而固定织物;通过将锁条沿纵向从凹槽一端部滑出来将锁条从凹槽中取出,从而释放织物。凹槽通常沿滚筒的长度方向延伸。遗憾的是,沿凹槽的长度方向渐渐移动锁条比较困难,且锁条在插入和移出过程中易钩绊织物。在张紧过程中,位于滚筒框架角部的丝网常常受到极端力的作用,极端力源自在框架角部附近沿直角施加的张力,这些力会撕裂丝网。其他类型的用于张紧丝网的丝网印刷框架存在与角部力相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丝网印刷框架装置,其丝网和锁条的装卸方便,并使得丝网安装后张紧力强,便于提高丝网印刷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丝网印刷框架,包括由若干细长下框架组件连接形成的下框架,所述丝网印刷框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框架组件上的若干上框架组件,所述上框架组件上部沿纵向设有锁条卡槽,上框架组件底部设有端部朝向框架内侧方向设置的上突出部,所述下框架组件上设有分别能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与上框架组件的上突出部啮合定位的若干下匹配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相对于第一工作位置远离框架中心设置。
使用时,将丝网的边缘用锁条卡入固定在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上框架组件上,然后用工具将上框架组件由第一工作位置移动到第二工作位置,因为第二工作位置要比第一工作位置远离框架中心设置,因此移动后的上框架组件通过锁条自然将丝网绷紧,上框架组件的上突出部与下框架组件的下匹配部啮合后产生与丝网的张紧力反向的对抗力,使得上框架组件可以保持丝网在印刷过程中一直处于绷紧状态。
进一步的,在上述丝网印刷框架中,所述上框架组件位于框架外侧方向的外端底部具有上分离面,所述下框架组件位于外侧方向的外端顶部具有下分离面,所述上框架组件与下框架组件在第二工作位置啮合定位时,所述上分离面和下分离面相邻并形成楔形空隙。该楔形空隙可以供使得上框架组件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的工具支撑,以便使得上框架组件在第二工作位置离开下框架组件。
进一步的,在上述丝网印刷框架中,所述下框架组件位于外侧方向的外侧面设有内凹的容置支撑面。该容置支撑面与装卸工具的支撑部分相配合。
进一步的,在上述丝网印刷框架中,所述卡槽为不对称的倒T形槽,所述倒T形槽位于内侧方向的内侧壁设有定位凹部,所述倒T形槽于外侧方向一侧的上壁于倒T形槽口处形成扳手啮合面。丝网边缘的锁条被容置在该倒T形槽中,并且在丝网张力作用下朝向内侧方向的侧边抵靠在上述定位凹部上,另一侧边锁卡在倒T形槽口内,防止锁条翻转出倒T形槽。
进一步的,在上述丝网印刷框架中,所述倒T形槽的上壁于扳手啮合面下方设有向下凸起的阻挡突起部。该阻挡突起部将丝网以及锁条挡在扳手啮合面的下方,可以避免扳手工具在扳手啮合面上作用以移动上框架组件时与丝网相互干涉,进而避免对丝网的损害可能。
进一步的,在上述丝网印刷框架中,位于倒T形槽的槽口内侧方向一侧的上框架组件最高处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下框架组件最高处的水平位置。这样,在上框架组件带着锁条和丝网边缘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时,丝网不会与下框架组件上接触摩擦,对丝网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在上述丝网印刷框架中,所述上框架组件底部的上突出部为上棘齿,所述下框架组件上部的下匹配部为与上棘齿对应啮合的下棘齿。
进一步的,在上述丝网印刷框架中,所述上框架组件底部的上突出部为朝向框架内侧弯曲的上钩状突起,所述下框架组件的下匹配部为与上钩状突起啮合的下侧槽。上钩状突起与下侧槽之间的配合基本与上述的上、下棘齿一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利,未经江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壳管式热交换器
- 下一篇:海关电子走廊监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