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鲵皮肤黏液烫伤膏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8415.4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5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经;梁永金;张义明;李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2 | 分类号: | A61K36/82;A61K9/06;A61P17/02;A61K31/045;A61K31/11;A61K35/60;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鲵 皮肤 黏液 烫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鲵皮肤黏液烫伤膏的配制方法,特别是用大鲵皮肤黏液、大黄、虎杖提取物、混合油及其它成分配制烫伤软膏。
背景技术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Blanchard)俗名“蛙蛙鱼”,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大鲵皮肤黏液细胞释放黏液后,与水结合即成黏液,覆盖在上皮游离面,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护系统,皮肤黏液会脱落飘浮在水中,收集起来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研制烫伤药膏。大鲵皮肤黏液含多糖类蛋白、蛙皮素、角鲨烯、胆甾烯-醇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促进细胞生长,治疗烫伤、美容等作用。民间以大鲵皮肤焙干后研成粉末,桐油调之敷于烫伤伤处,一周可痊愈。
在现行烫伤治疗中,常用中药剂型有:油剂如紫草油、獾油等;膏剂如烧伤药膏、烫伤膏等;散剂如烫火药、单味虎杖粉等;膜剂如烧伤药膜;水溶剂如康复新滴剂、复方熊胆液等;喷雾剂如烧伤灵,烧伤喷雾剂。烫伤药的主要成分有地榆、地榆、紫革、黄连、虎杖、乳香、没药、大黄、冰片、白芷,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生肌功效,白芷具有止痛消肿功效。未见用大鲵皮肤黏液和大黄、虎杖提取物相关成分混合配制烫伤药膏的文献和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大鲵皮肤黏液烫伤药膏,以大鲵皮肤黏液、混合油(茶叶籽油、桐油、香油,比例为3∶2∶1)、大黄、虎杖比例1∶1,并配以冰片、蜂蜜、凡士林、肉桂醛,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软膏。利用大鲵黏液中蛙皮素、角鲨烯、胆甾烯、胶原蛋白等成分促进细胞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酸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良好的活血、退热、消炎等作用;虎杖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收敛止痛之功效。茶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茶多酚等成分促进细胞生长,桐油防止皮肤干燥。土蜂蜜中含有糖类,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铁、铜、钾、钠、钨、锰、镁、磷、硅、铅、铬、镍和钴等元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烟酸、泛酸、生物素等维生素,具有减轻疼痛和促进伤口愈合;肉桂很好的抗菌作用,凡士林具有润滑、保护皮肤以防皱裂的功效,冰片含龙脑、异龙脑、樟脑口脑均有抗菌,清热止痛、生肌的作用。
因此,利用人工养殖大鲵产生的皮肤黏液,大黄、虎杖浸提物,混合油及其它成分配制的烫伤新药,属国内外首创。大鲵黏液烫伤药膏具有抗菌、消炎、止痛、防止组织液浸出、止血、防创伤面干燥,促进皮肤细胞分裂、增生,加速伤口愈合和修复,对于治疗烫伤效果显著,一周全愈,不留疤痕。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子
①大鲵皮肤黏液收集:在大鲵人工规模化养殖厂,每天从养殖池中,捞出黏液,用无菌水冲洗,离去水分。
②黏液干燥:通过预冻,再进行真空冷冻干燥48H。
③粉碎:采用超微粉碎机,粉碎成120目。
④大黄虎杖浸提液:将大黄与虎杖1∶1粉碎成80目,加30倍水,85℃热浸2H。
⑤黏液溶解:在15%黏液粉中加入3倍的中药浸提液,在60℃条件下,超声溶解60分钟,研磨打浆成糊状。
⑥膏药配制:在黏液糊中加蜂10%、凡士林20%、冰片5%搅拌,冷却后,加入混合油20%和肉桂醛0.5%,搅拌均匀。
⑦药膏使用:先将烫伤面清洗消毒后,将软膏均匀涂抹在创伤面。换药时用医用酒精清洗,再涂抹药膏,换药2-3次,一周可全愈,不留疤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4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缓解风湿肿胀的保健酒
- 下一篇:一种丁酸氯维地平液态脂质体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