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栅外腔激光器及其准同步调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6535.0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0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凯;臧二军;李烨;曹建平;方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S5/14 | 分类号: | H01S5/14;H01S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弘 |
地址: | 1000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栅 激光器 及其 同步 调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光栅外腔激光器的激光波长或频率的调谐,其中在选择光栅或反射镜的调谐转动中心时实现了准同步的调谐。
背景技术
在光栅外腔激光器中往往需要对所产生的激光波长或频率进行调谐,这种调谐是通过转动光栅从而改变光线在光栅上的入射角和衍射角、或者通过转动反射镜从而改变光线在光栅上的衍射角来实现的。
在图1、图2和图3中分别示出了三种类型的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其中图1所示的是常规的掠入射(即入射角大于衍射角)结构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这种结构也被称为Littman结构;图2中所示的是由同一申请人在中国专利申请200810097085.4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掠衍射(即衍射角大于入射角)结构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而图3中所示的是常规的Littrow结构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在该结构中没有反射镜,因而仅通过转动光栅来进行调谐。
下面以光栅反馈外腔半导体激光器(ECDL)为例来说明光栅外腔激光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如图1至3所示,LD表示半导体激光管,AL表示非球面准直透镜,G表示光栅,M表示反馈反射镜,N表示光栅法线,θi表示光线在光栅上的入射角,θd表示光线在光栅上的衍射角,Δθ为入射角与衍射角之差,即Δθ=θi-θd,Δx为腔内光学元件(例如非球面准直透镜和LD的增益介质)所产生的光程增量。
在图1所示的掠入射结构和图2所示的掠衍射结构中,半导体激光管LD发出的激光经非球面镜AL准直后,入射到衍射光栅G上。光栅G的一级衍射光正入射在反馈反射镜M上,该光束在反射镜M上被反射后,沿着与入射光共线且反向的路径,按原路被光栅再次衍射后,经非球面镜AL返回到半导体激光管中。
在图3所示的Littrow结构中,半导体激光管LD发出的激光经非球面镜AL准直后,入射到衍射光栅G上。光栅G的一级衍射光沿着与入射光共线且反向的路径,按原路直接经非球面镜AL返回到半导体激光管中。可以看到,在Littrow结构中光束在光栅上的入射角和衍射角相等,即θi=θd=θ,因而Δθ=0。
为了说明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调谐原理,在附图中引入了直角坐标系xOy,其中O点表示半导体激光管LD所发出的激光光束与光栅G在初始位置的衍射表面的交点,x轴经过O点且方向与LD发出的光线共线反向,y轴经过O点并与x轴垂直且方向向上。
等效LD后端反射面、光栅G的衍射表面和反射镜M的反射表面这三个平面均与xOy坐标平面垂直。用SG表示光栅衍射表面所在的平面与xOy坐标平面的交线,O点位于该交线上;SL表示等效LD后端反射面所在的平面与xOy坐标平面的交线,它距O点的距离为l1;SM表示反馈反射镜M的反射表面所在的平面与xOy坐标平面的交线,它距O点的距离为l2。
在图1和图2所示的掠入射和掠衍射结构中,l1和l2分别表示O点到等效LD后端反射面和反馈反射镜M的光学距离,即光栅外腔的两个子腔长度,整个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腔长用它们之和l=l1+l2来表示。在图3所示的Littrow结构中,半导体激光器的实际光学腔长即为O点到等效LD后端反射面的距离l1。
当转动光栅G或反射镜M进行调谐时,转动轴与xOy坐标平面垂直,该转动轴与xOy坐标平面的交点(即转动中心)在图1至3中用坐标P(x,y)来表示。为了有助于分析,引入了距离参量u、v和w,其中u表示转动中心P到交线SM的距离;v表示转动中心P到交线SG的距离;w表示转动中心P到交线SL的距离。这里各参量u、v和w取值的符号规定如下:当光线与转动中心在相应平面交线的同侧时用正值表示,而当光线与转动中心分别在相应平面交线的两侧时用负值表示。当光栅G或反馈反射镜M围绕P点转动时,距离v或u保持不变。
在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中,决定激光波长或频率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1.由光线在光栅上的入射角和衍射角的取值和变化所决定的选频作用;
2.由SL、SM、SG所形成的等效F-P腔的腔长的取值和变化所决定的选频作用。
在以转动中心P为轴转动光栅或反射镜的过程中,光栅的选频作用和F-P腔的选频作用均发生改变。一般而言,上述改变不是同步的,这将引起激光模式的跳模变化,中断了激光频率的连续调谐,因而能够得到的激光频率不跳模时的连续调谐范围非常小,例如为1至2GHz。
为了实现激光波长或频率的同步调谐,即实现大范围不跳模的频率连续调谐,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光栅G或反馈反射镜M的转动中心P。
假设在转动调谐之后光栅或反射镜相对于其初始位置转动的角度为α,则激光光束在F-P腔内往返一周后的相位变化ψ可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6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18F-FLT的工艺及其配套试剂盒
- 下一篇:制备消炎退热颗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