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波吸收材料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30807.6 申请日: 2010-07-16
公开(公告)号: CN101914722A 公开(公告)日: 2010-12-15
发明(设计)人: 李发伸;左文亮;刘忻;伊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 兰州大学
主分类号: C22C38/00 分类号: C22C38/00;C22C33/02;H01F1/057;H05K9/00
代理公司: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代理人: 张晋
地址: 730000 ***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电磁波 吸收 材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吸收电磁波的材料,以及由这种材料制备的一种可吸收电磁波的复合材料,本发明同时提供这些材料的制备方法。更确切讲本发明的是一种可吸收频率高于1G的电磁波的材料。本发明的材料是一种2∶14∶1相稀土铁硼合金;本发明的复合材料是指以前述电磁波吸收材料与粘结材料取向制成的具有更高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手机,磁盘等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的产生和传输过程,但是这种电磁波材料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问题。克服电磁波干扰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电磁波吸收材料。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710049468.X公开的稀土参杂的以α-Fe为主的稀土铁基吸波材料。另外,“Broadband and thin microwave absorber of nickel-zinc ferrite/carbonyl iron”(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487(2009)708-711)(以下简称文献1)公开了铁氧体和金属颗粒的吸波复合材料;“Dependence of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y on Ferrite Volume Fraction in MnZn Ferrite-RubberComposites”(D.Y.Kim,Y.C.Chung,T.W.Kang,and H.C.Kim IEEETRANSACTIONS ONMAGNETICS,VOL 32,NO 2,MARCH 1996)(以下简称文献2)公开了铁氧体的电磁波吸波材料;Gigahertz range electromagnetic waveabsorbers made of amorphous-carbon-based magnetic nanocomposites(Jiu Rong Liu,Masahiro Itoh,Takashi Horikawa,and Ken-ichi Machida JOURNAL OF APPLIEDPHYSICS 98,054305_2005)(以下简称文献3)公开了铁和碳构成的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质。

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个共同不足是材料的匹配厚度较大,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0710049468.X公开的材料在3GHz左右的匹配厚度约为4mm左右,而在2GHz的对应厚度将大于7mm(参见该专利附图的内容);而文献1的材料在频率3GHz时,对应的厚度为3.5~4mm;文献2的材料在频率小于8GHz时对应的厚度都超过了4mm;文献3的材料在频率为3GHz时对应的厚度为4mm,而在频率为2GHz时,其厚度将达到6mm左右。由于现有技术的材料匹配厚度较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甚至完全无法使用。

钕铁硼材料自上世纪问世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现已公开的技术领域中这类材料属于硬磁材料,如中国专利02132613.4公开的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优于现有技术,适用频率为1G至100G,在较现有技术更薄的厚度条件下有更强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的电磁波吸收材料,特别是在材料厚度较薄的条件下对频率为1G以上的电磁波有更强吸收作用的材料;本发明同时提供这种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用这种材料制备出其吸波效果更好的复合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材料通式为R2Fe14B,通式中R是Sm和Nd两种稀土元素以Nd1-xSmx(0.3≤x≤1)比例组合,且R2Fe14B材料的易磁化方向与C轴不平行。需特别说明的是如果成份满足前述通式,但其易磁化方向与C轴平行,这类的材料即为典型的硬磁材料,而这类材料不适合作为吸收电磁波的材料。

本发明最佳的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化学式为:(Nd0.66Sm0.34)2Fe14B,或者(Nd0.54Sm0.46)2Fe14B。

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制备方法是将稀土元素、铁和硼铁熔炼成合金,再将合金高温充分进行均匀化处理,再将合金粉碎研磨成细小的颗粒后进行球磨处理,得到金属粉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0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