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压柱快速分离油茶饼粕中黄酮苷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9218.6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9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章;陈虹霞;叶建中;周昊;原姣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H1/08 | 分类号: | C07H1/08;C07H1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压柱 快速 分离 油茶 饼粕中 黄酮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压快速分离方法从油茶饼粕中制备黄酮苷类化合物。
背景技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别名茶籽树、油茶树、白花茶,属山茶科(Theacea)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为多年生乔木或灌木,品种多达百余种。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主要分布于我国淮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的1100多个县。我国每年产毛茶油仅20万吨,而榨油后剩余的茶籽粕每年约50万吨。经榨油后的油茶饼粕中含有蛋白质、粗纤维、糖类物质、茶皂素、单宁、生物碱、黄酮和少量的植酸以及多酚,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茶种植的发展必须重视油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油茶种植的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体现。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饼粕当作燃料被烧掉,或廉价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种局面应该得到改观。茶皂素是一种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湿润、发泡、稳泡和去污等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日化、建材、食品等行业。其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溶血和鱼毒性、抗渗消炎、止咳镇痛、抗菌、杀虫以及抑制酒精吸收、类生物激素性等方面。目前国内外对茶籽饼粕中茶皂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上也已经有很多成品在出售。但是油茶饼粕中还有其它有效成分如黄酮苷,黄酮及黄酮苷类是一大类天然化学产物,在植物界分布广泛,从植物中提取的该类化学产物具有保护心脑血管、抗炎、抗氧化、改善记忆,抗抑郁,抗焦虑、中枢抑制和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理活性,它是许多中草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有许多被开发成新型植物药,如银杏总黄酮、大豆异黄酮等,获得良好效果。
国内文献有报道,俞斌等人采用硅胶柱层析从油茶枯饼中分离得到两种主要黄酮苷,并建立了它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但是普通的硅胶柱层析分离过程缓慢,得率低。利用新的中压柱快速分离方法制备油茶枯饼中的两种黄酮苷,得到高含量高得率的黄酮苷化合物,国内没有任何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中压快速分离油茶饼粕中的黄酮苷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得到的产品含量高,适合大批量制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中压柱快速分离油茶饼粕中黄酮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脱脂:
油茶籽脱壳,籽破碎,采用石油醚、乙醚、正己烷、戊烷和正戊烷等有机溶剂脱脂,茶籽质量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例为1∶15-35g/mL,温度30℃-80℃,提取1-3h,提取1-4次,过滤后得到滤渣,得到脱脂的油茶籽粕;
第二步,提取:
将油茶籽粕以1g原料加入15-30mL的不同浓度醇水溶液提取1-4次,提取温度60-80℃,提取时间1-3h,提取后,过滤,合并滤液,真空浓缩得到油茶粕黄酮苷粗提取物;
第三步,萃取:
将提取物得到的浸膏用正丁醇等有机溶剂萃取2-5次,将水层浓缩,得到粗提物;
第四步,中压柱纯化:
将油茶粕黄酮苷粗提取物与中压柱填料按质量比1∶15-50吸附,洗脱剂为氯仿、正丁醇、乙酸乙酯、甲醇、乙醇和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液,中压柱柱长20-300cm,柱直径2-30cm,柱压为3-20MPa,检测波长220-360nm,流速2-200mL/min,富集黄酮苷部位,室温真空回收溶剂,经HPLC分析,制备得到90%以上黄酮苷化合物;
第五步,HPLC制备分离:
以中压制备得到的90%以上的黄酮苷混合物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进行制备,在此色谱条件下:色谱柱XB-C18(Φ10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3(V/V),紫外270nm,流速:3mL/min。制备得到两种黄酮苷单体,分别为山奈酚3-O-[2-O-β-D-半乳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Ⅰ)和山奈酚3-O-[2-O-β-D-木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Ⅱ),经HPLC分析,含量在95%以上。
本方法中采用醇溶液进行提取,经过萃取,中压柱快速分离得到90%以上的黄酮苷化合物,再进一步通过高效液相制备分离得到两种黄酮苷单体,经过MS、IR、1H-NMR和13C-NMR鉴定为山奈酚3-O-[2-O-β-D-半乳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Ⅰ)和山奈酚3-O-[2-O-β-D-木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Ⅱ),其结构为: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压柱快速分离后黄酮苷化合物的HPLC色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9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蜈蚣毒素抗肿瘤活性多肽
- 下一篇:母液套用合成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