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控制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7246.4 | 申请日: | 201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0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海山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2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控制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远程控制技术在物联网中是如何实现应用的,更具体的说就是在没有距离限制的情况下对配套的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控制。
技术背景
远程控制技术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和产业。同时远程控制系统是一系列软件和硬件产品的集成,每一个产品系列在技术上的关联性都不大,因此其技术起点高。国内也有一些单位对远程控制技术进行开发研究过,但其配套的设备不成熟,没有完整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支持,很难让该技术投入使用。目前,市场上的控制技术大多都是局限于本地的控制,即使是远程控制也还只是涉及到打电话通过语音的方式一个一个单独地进行控制,非常不便,功能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大力支持、鼓励和保护我国远程控制技术在控制领域的发展,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加速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包括远程控制界面、主控制器服务系统、受控单元三方面组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界面软件流程图
图2为程序格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主服务器系统框图
图4为数据消息格式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总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控制界面的系统的软件流程图,在控制界面的系统开始启动后,将随时准备接收用户的请求,当系统检测到有客户请求时,就会判断请求是否合法,合法则建立远程连接,否则不予连接;当有受控设备在网络中连接时,这些受控设备将根据用户的请求完成相应的指令,并将受控信息反馈出来,否则建立连接后无信息反馈。
图5为本发明中远程控制的一个例子,控制界面、主控制服务系统、受控单元,通过网络相互连接,传送或接收数据和指令,其中主控制服务系统包括一个处理器、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
图3为主控制服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主控制服务系统的处理器200通过数据传输端口22同周边的受控设备相互通讯,处理器200还连接到输入缓冲器201、输出缓冲器202,程序存储器203,数据存储器204,存储器管理表205。存储器管理表205保持数据存储器204未占用状态的信息,根据数据存储器204中存储的数据由处理器200更新接收到的数据内容、旧指令的删除等。当用户通过用用户界面输入请求或是指令时,该指令可以是用户界面预先设好的指令,也可以是操作员用终端设备输入的程序指令,或者是远程的另外一工作站发出的请求或是指令,主控制服务系统在接收到这些指令的数据后,这些数据被放到数据存储器里,处理器200则通过输入缓冲器读取指令数据。
在受控设备中预先存储有控制受控设备运行的受控程序,程序格式如图4所示的程序消息100,程序消息100的结构为程序本身103加上代表程序管理所必需的特征的特征码107,特征码107由程序内容码101和控制码102组成,程序内容码101和主控制服务系统的数据内容码302的内容相对应。控制码102的结构为:表示程序长度的程序长度码104、表示构成程序运行条件之一的输入数据内容的输入内容码105和程序运行结束后输出数据的输出内容码106。
以图3表示数据消息300的格式传送,指令数据由数据301和本身表示数据内容的数据内容码302构成,数据内容码302与程序的输入内容码105比较,在保证两者之间一致时,执行受控程序。
在程序运行结束时,被执行的程序就会产生输出数据以及表示输出数据预先设定的输出内容码,输出内容码与该程序的输出内容码105比较,如果在预先设定的输出内容码105中包括了所产生的输出内容码,则判断该程序已被正确执行,并且将输出数据存入数据存储器204中,或者通过输出缓冲器202和数据传输端口下达到受控设备,受控设备根据收到的数据完成用户的指令。反之,如果在预先设定的输出内容码105中不包括所产生的输出内容码,则判断指令错误,有关此情况的消息将送至用户界面报错。
根据本发明,不是在某个局限的范围内完成用户的指令,而是在没有距离限制的情况下完成用户的对受控设备的指令,结果,不仅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而且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知晓受控设备的情况。从而明显的改进了用户对受控设备的控制效率,使得对受控设备的管理变得更加容易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海山,未经刘海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7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书页码跳转的人机交互方式
- 下一篇:键盘自动脚架